牡丹

顏色無因饒錦繡,馨香惟解掩蘭蓀。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因:沒有理由,無緣無故,這裏指牡丹的豔麗不需要憑藉什麼 。
  • :勝過,超過。
  • 馨香:芳香。
  • 惟解:只知道。
  • :遮掩,這裏指牡丹香勝過蘭蓀。
  • 蘭蓀(sūn):一種香草,常用來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在這裏突出牡丹香氣比它更濃郁 。
  • 那堪:怎能忍受。
  • 矇蔽:遮擋,遮蓋。
  • 南國:泛指南方。
  •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美女,這裏以西施來類比牡丹,極言牡丹美麗。

翻譯

牡丹的色彩無需藉助錦繡就能盡顯豔麗,那撲鼻的芳香使得蘭蓀都黯然失色。可怎能忍受它被煙霧所遮掩,就如同南方美麗的西施傷心哭泣,叫人肝腸寸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牡丹的精妙描寫,展現出牡丹無與倫比的豔麗與芳香。首句「顏色無因饒錦繡」,直接誇讚牡丹色彩之美,即使用世間最華麗的錦繡也難以與之媲美。「馨香惟解掩蘭蓀」進一步展現牡丹香氣濃郁,蓋過了以芬芳著稱的蘭蓀。這兩句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極力凸顯了牡丹的出類拔萃。

後兩句筆鋒一轉,「那堪更被煙矇蔽」描繪出牡丹被煙霧遮掩的情境,產生一種朦朧之感。在此情境下,詩人用「南國西施泣斷魂」作比。將牡丹比作西施,本來美麗無雙,卻因煙霧遮蔽而仿若傷心哭泣。這一比喻不僅寫出了牡丹遭遮蔽後的可憐之態,更使詩歌意境悽美動人,蘊藏着詩人對美好事物被遮掩、遭埋沒的惋惜與同情。整首詩語言優美凝練,意象獨特,借牡丹表達出對美好事物的讚美與嘆惋之情。

唐彥謙

唐彥謙

唐幷州晉陽人,字茂業,隱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先生。唐持子。師溫庭筠,工七言詩。多通技藝,負才無所屈。僖宗乾符末,避亂漢南。王重榮鎮河中,闢爲從事,累表爲節度副使,歷晉、絳州刺史。光啓末,重榮軍亂,彥謙貶興元參軍事。節度使楊守亮表爲判官,遷副使。官終閬、壁州刺史。有《鹿門先生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