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雪雲散盡,放曉晴庭院。楊柳於人便青眼。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拼音

譯文

雪後陰雲散盡,拂曉時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楊柳綻放着嫩芽新葉,遇人便露出了喜悅媚眼。更有風流多情,是那一點梅心。遠遠地與楊柳相映,隱約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之時,不在繁花盛開的時候,那小小的花朵,疏淡的香味最爲嬌媚溫柔。到了清明前後,繁花盛開一片紛亂,現極盛衰微的徵兆,已喪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佔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遊樂追歡,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紅顏渾身自然溫暖。

注釋

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日景色。 放:露出。 青眼:指初生之柳葉,細長如眼。 約略:大概,差不多。 顰(pín):眉毛 濃芳:繁花濃豔 疏(shū)香:借指梅花。 亂:熱鬧,紅火。 韶(sháo)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但莫管:只是不要顧及。

這是詠春之作,極力贊美春光,上闋寫冬雪後放晴,楊柳緑綻,表示對人類的友好;梅花提醒人們及早探春,莫留遺憾,嚮人們送來微笑。柳與梅極具人情味,乃是由於作者對它們的深愛幷由此展開下闋。「小艷」指柳,它雖不艷麗,卻格外醒目。「到清明」三句,以「百花」在清明時盛開後即凋殘、春已過去一半的事實,反襯柳梅獨佔春天前半的榮耀,幷引發出結尾的議論:探春者要早佔春景,不怕春寒,醉心暢遊,內心自暖!其實,此處含有哲理意蘊:人們莫要負靑春,莫畏險阻,早抓時機,以期有所作爲。

賞析

這是一首歌詠早春景致的詞,意在提醒人們及早探春,不要遺忘了之後的梅花。 上片分寫梅與柳這兩種典型的早春物候。「雪雲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於人便靑眼。」首二句描寫初春天氣,積雪融化,天氣放晴。「楊柳於人便靑眼,」人們喜悅時正目而視,眼多靑處,故曰:「靑眼」。可見詞語語意雙關,旣寫初生的柳葉似眼,又巧用「靑眼」一次,以示柳對人的好感。"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這首二句便寫梅花,詞人將梅花擬人化,説它「風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稱「一點梅心」。後面兩句將梅與柳結合起來描繪,柳與梅一低顰,一淺笑,相映成趣,含無限風致。 下片説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用韓愈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意,承上啓下。「小艷疏香」説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條稀疏。「嬌軟」也一樣,衹是「嬌」偏重寫梅,「軟」偏寫柳。「濃芳」二字則下啓。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清明時候,春光爛漫,百花爭姸。但百花盛開,反使人感到「無復新意」,況且勝極而衰,春光最盛時,春天也便要逐漸消散了,所以説:「已失去了春風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詞人勸人們及早遊春,不要坐等美好時光的流逝。 這是一首惜春詞,意在讓人們及早探春莫畱遺憾,也寓意著讓人們早抓時機,以期有所作爲。

李元膺

李元膺,東平(今屬山東)人,宋代詞人。生平未詳。紹聖間,李孝美作《墨譜法式》,元膺爲序。又蔡京在翰苑,因賜宴西池,失足落水,幾至沉溺,元膺聞之笑曰:“蔡元長都溼了肚裏文章。”京聞之怒,卒不得召用。據此,元膺當爲哲宗、徽宗時人。近人趙萬里輯有《李元膺詞》一卷,凡九首。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