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圓輪:指月亮。
- 溶溶:形容月光柔和、明亮的樣子。(溶,róng)
- 漬:浸泡、浸染。(漬,zì)
- 璧:圓形的玉,這裏比喻月亮的圓和亮。
- 的的:鮮明的樣子。
- 沈鉤:沈通「沉」,指水中沉沒的彎月狀物體,比喻月亮的倒影。
- 顧兔:傳說中月中的玉兔,這裏代指月亮。
- 桂枝:傳說月中有桂樹,這裏代指月亮。
- 騰猴:在詩中寓意心猿意馬、心神不定。
翻譯
圓圓的月亮既照在水面上,初升的時候也映在流動的溪水中。 那柔和明亮的月光宛如浸染在水中的玉璧,鮮明的樣子又好似沉沒在水中的彎鉤。 這並非是因爲月中玉兔消失,也不是月中桂樹漂浮所致。 徒然讓誰去高雅地辨識,還使得心猿意馬。 若萬物的牽累都能消除淨盡,達到一種境界,那還有什麼其他的欲求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水月之景,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營造出一種空靈、優美的意境。詩的前四句通過「圓輪」「溶溶」「的的」等詞語,生動地描繪了月亮倒影在水中的美麗景象,如「溶溶如漬璧,的的似沈鉤」,將月光比作玉璧和沉鉤,形象且富有詩意。中間兩句「非關顧兔沒,豈是桂枝浮」,探討了水中月影的形成並非是因爲月中傳說的玉兔消失或桂樹漂浮,增添了一絲神祕的氛圍。最後兩句「萬累若消蕩,一相更何求」,則從寫景轉爲抒情,表達了詩人希望消除萬物牽累、追求一種超脫境界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觀與人生思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