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敬亭山诗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谿。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亙 (gèn):橫貫,延續不斷。
- 合沓:形容衆多聚集,重疊。
- 隱淪:指隱居避世。
- 靈異:指神異的事物或現象。
- 棲 (qī):居住,停留。
- 幹 (gān):衝向,直插。
- 回溪:彎曲的溪流。
- 交藤:交錯攀繞的藤蔓。
- 樛枝 (jiū zhī):彎曲下垂的樹枝。
- 冽雲 (xiè yún):瀰漫的雲霧。
- 夕雨:傍晚的雨。
- 紆組:曲折行走,比喻道路漫長。
- 幽蹊:幽深的小路。
- 緣源:追尋源頭。
- 曠 (yǎo):深遠,幽深。
- 陵丹梯:比喻登山之路。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暌 (kuí):分離,違背。
翻譯
這座敬亭山綿延百里,層巒疊嶂直插雲霄。我已經在此隱居,神仙般的奇景也在此停留。山勢高聳,遮蔽了白天的陽光,下方則是蜿蜒的溪流。交錯攀爬的藤蔓荒蕪又繁茂,樹枝彎曲高低錯落。一隻孤獨的鶴清晨鳴叫,飢餓的鼯鼠夜晚哀啼。雲霧瀰漫,傍晚的雨聲也顯得淒涼。我雖然行程艱難,卻能探尋到這些幽深的小徑。探索水源的源頭還未盡興,歸途似乎已變得遙遠而迷茫。想要追求奇異的樂趣,就沿着這紅色的階梯攀登吧。儘管皇上的恩典已經不再,但這樣的生活或許能讓我遠離塵世的紛擾。
賞析
謝脁的這首詩描繪了敬亭山的壯麗景色和隱逸生活的韻味。他通過描繪山的雄偉、自然景觀的神祕以及生物的活動,展現了山的生機和寧靜。詩人通過自身的行蹤和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儘管皇恩不再,但詩人仍選擇沉浸在這份寧靜之中,尋找內心的滿足和平靜,體現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富有詩意。
謝脁
謝朓(tiǎo),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十九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爲“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爲驃騎諮議、領記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爲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爲中書郎。後又出爲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三十六歲。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啓唐代律絕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