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參政執拘投北,行有期,死有日,詩別二子及良友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
天下久無龔勝潔,人間何獨伯夷清。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
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魏參政:指魏天祐,曾在元朝爲官。
- 執拘:逮捕。
- 北:指元朝首都北方之地。
- 扶植:扶持培養。
- 綱常:即三綱五常,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準則。
- 龔勝:西漢末年人,王莽篡漢後,他堅決不仕新朝,絕食而死。
- 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因反對周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
- 南八:指南霽雲,唐朝將領,安史之亂時,堅守睢陽,寧死不屈。
翻譯
在雪中的松柏更加顯得蔥綠常青,此番北行正是爲了扶持維護那綱常倫理。天下已經很久沒有像龔勝那般高潔之士,人間又何必只讚賞伯夷的清正呢。正義崇高便會覺得生命可以捨棄,禮教莊重時才懂得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南霽雲那樣的男兒始終不會屈服,皇天上帝自然會明察這一切。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詩人崇高的氣節和堅定的信念。開篇以雪中松柏起興,表明自己赴死的決心如同松柏在惡劣環境中堅守一樣堅定不移,此次北行有着重要的道德使命。頷聯以龔勝、伯夷類比自己,強調堅守氣節並非個例,自己也是秉持高尚道德之人。頸聯直白表述爲了正義和禮教,生死皆可看淡,將視死如歸的心境展現得淋漓盡致。尾聯以南霽雲自比,堅信上天會洞察自己的不屈精神。整首詩情感豪邁悲壯,詩人用古代忠貞義士的典故,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充分彰顯出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懷與堅貞不屈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