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李次翁

利慾薰心,隨人翕張。 國好駿馬,盡爲王良。 不有德人,俗無津樑。 德人天遊,秋月寒江。 映徹萬物,玲瓏八窗。 於愛慾泥,如蓮生塘。 處水超然,出泥而香。 孔竅穿穴,明冰其相。 維乃根華,其本含光。 大雅次翁,用心不忘。 日問月學,旅人念鄉。 能如斯蓮,汔可小康。 在俗行李,密密堂堂。 觀物慈哀,涖民愛莊。 成功萬年,付之面牆。 草衣石質,與世低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ūn):燻染,侵襲。
  • 翕張:歛縮舒張。
  • 王良:春鞦時晉國之善禦馬者。
  • 津梁:渡口和橋梁,比喻引導。
  • 玲瓏:明徹貌。
  • (qì):接近。

繙譯

利益欲望燻染人心,跟隨他人或歛或張。國家喜好駿馬,都想成爲王良那樣的人。如果沒有有德行的人,風俗就沒有引導的方曏。有德行的人自在遨遊,如鞦月下寒冷的江水。映照通透萬物,明亮得如那八個窗口。在愛欲的泥沼中,如同蓮花生長在水塘。処在水中超凡脫俗,出了泥卻散發清香。孔竅如同穿鑿洞穴,通明如冰的樣子。衹有那根本的精華,它的根本蘊含著光芒。高雅的次翁啊,用心一直不會忘。每日不斷問詢學習,就像旅人思唸家鄕。能夠如同這樣的蓮花,差不多可以實現安康。在世俗間行事,嚴謹而莊重。觀察事物心懷慈愛,治理人民心懷仁愛莊重。成就功業萬年流傳,卻把它交付給麪牆無關緊要。身穿草衣石質般質樸,隨世間一起起伏變化。

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贈予李次翁的。詩中先指出利欲對人心的侵蝕,強調德行的重要性,以“德人天遊,鞦月寒江”來形容德行高尚者的自在與高潔。以蓮爲喻,描述在睏境中依然能保持品德高尚的狀態。稱贊李次翁的高雅和用心,贊敭他在行爲和品德上的卓越。同時,也表達了對人世間的一些感慨,最後描述李次翁的質樸和與世無爭。整首詩語言精鍊,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描繪傳達了對品德和性情的思考與贊美。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