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拼音

《花氣薰人帖》是中國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小品之作,為王詵所作的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小詩,以隨意自在的筆法寫來,把平日嚴謹的中鋒線和草書中的宛轉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賞書法不可多得的佳作。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府。也有清代朝鮮人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安儀周)是當時最著名的大收藏家。此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賞析

《花氣薰人》是黃庭堅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字的小詩,以隨意自在的筆法寫來,非常爛漫天真,在黃庭堅講求結構的書法中也是不可多見的好作品。「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花朵開放時的香氣薰來,彷彿使平日修行禪定的功夫都被破除了,過了中年竟然還有這樣爲花感動的心情,到了春天,有着寫詩的念頭,卻又像一層一層逆水的灘頭,船要上行,何其艱難啊!」 此帖筆勢蒼勁,拙勝於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於行楷書。「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 作者爲了傳達自己對年齡、歲月、春天、生命創作許多複雜的經驗,寫了這首詩,也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書寫,把黃庭堅平日嚴謹的中鋒線和草書中的宛轉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賞書法不可多得的佳作。 書法淵源多種,主要受顏真卿、蘇軾和南朝刻石《瘞鶴銘》影響,紹聖元年貶黔中,見懷素草書《自敘帖》,受到很多啓發,用筆趨於圓勁,多連綿草勢。用筆剛強挺健,墨色有濃潤枯澀的變化,是一件難得的小品。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