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叔知縣和示過家上冢二篇複次韻

敝邑荷佳政,耕桑及時運。 令君平生歡,遠別喜親近。 吾友徐光祿,死戰萬事盡。 不見東陵侯,惟見瓜連畛。 且當置是事,椎牛會賓親。 百年共如此,破涕作嘲哂。 枯荷野塘水,照影驚顏鬢。 功名黃粱炊,成敗白蟻陣。 少時無老境,身到乃盡信。 此來見抱子,別日多未齔。 夜闌如夢寐,寒燭泣餘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敝邑(bì yì):對自己所在縣的謙稱。荷(hè):承受,承蒙。
  • 令君:對縣令的尊稱,這裏指明叔知縣。
  • 徐光祿:具體身份不詳,應是作者友人。
  • 東陵侯:秦漢之際的人物邵平,秦朝時爲東陵侯,秦亡後在長安城東種瓜。這裏借指世事變化,昔日的顯赫不再。
  • 畛(zhěn):田埂,這裏指連着的廣闊瓜田。
  • 椎(chuí)牛:殺牛,形容豐盛的酒席款待賓客。
  • 嘲哂(shěn):嘲笑,譏笑。
  • 齔(chèn):小孩換牙,指幼年。
  • 夜闌:夜將盡時。

翻譯

我們這個小地方承蒙您良好的治理,百姓的耕種和養蠶都能順應時運。縣令您向來所喜愛之事,便是與久別之人重逢,重獲親近。我的朋友徐光祿,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去世,所有的事都隨之消散。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東陵侯那樣榮光,只看見那連着田埂的瓜田。暫且把這些事情放置一邊吧,殺牛擺宴,和親朋好友相聚。人生百年大致都是如此,不如收起悲傷,用自嘲的微笑面對。野外池塘裏衰敗的荷葉倒映在水中,看到自己水中的影子,驚覺容顏衰老、兩鬢斑白。所謂的功名如同黃粱一夢,成敗之事就像白蟻爭穴般渺小無常。年輕時對老境的感慨體會不深,親身經歷後才完全相信。這次來看見孩子們不少都抱着孩子了,上次分別時他們大多還處於幼年。深夜如同在夢中,寒夜中的蠟燭落淚,只剩一小截還在燃燒。

賞析

這首詩蘊含着豐富而深沉的情感。開篇誇讚地方官的政績,展現出對其治理有方的肯定。隨着詩句推進,詩人藉助友人離世以及東陵侯的典故,表達了對世事無常、人生變化的感嘆。勸人放下憂愁宴請親友這一表述,更體現出一種嘗試超脫塵世煩惱的豁達態度。對自身容顏老去的驚覺,以及將功名成敗比作黃粱夢和白蟻陣,反映出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在名利與平淡生活之間的權衡。對孩子們成長變化的描述,則是從側面表達出時光匆匆流逝。最後寒夜蠟燭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孤獨淒涼且略帶迷茫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歲月變遷、人事無常的無奈。整首詩用詞質樸,卻情真意切,在平淡的敘述中傳遞出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