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過太湖僧寺得宗汝爲書寄山蕷白酒長韻詩寄答
註釋
- 己未:指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 年)。
- 山蕷:山藥。
- 雍容:形容儀態大方從容。
- 藁砧:古代處死罪人時,以砧板墊於犯人頸下,後來用「藁砧」表示丈夫。
- 蚍蜉(pí fú):一種大螞蟻。
- 闒惰(tà duò):形容低劣無能。
- 巖巖:形容山勢高聳。
- 租庸調:唐代前期的賦稅制度。
- 桁楊(háng yáng):古代用於套在囚犯腳或頸的一種枷。
- 糓(gǔ):「谷」的繁體字。
- 軱戾(gū lì):形容地勢曲折。
- 齦齕(yín hé):咬。
- 芻(chú):喂牲畜的草。
翻譯
從我學習時已晚才懂得道理,謀求官職也沒有見到功績。過早衰老看着像水鏡子,內心熾熱慚愧對鄰國。我的鄰居有位宗侯,處理繁重事務卻儀態從容。撫慰鰥寡之人,處置強橫兇徒。對待不同的人像對待桃李與荊棘,根據事物施予恩澤或威嚴。施政經營很是縝密,私下裏不容如螞蟻般的私利相通。官署裏沒有索求賄賂,家中有宗侯在堂。官府下達鹽務政策,縣官倡導和諧美滿。作爲百姓敏於風雨變化,政令首先在各城邑施行。我處在衆人之上,卻無能又懶惰舉世無雙。這個城邑山勢高聳,鄉里有很濃的秦風。老人無病時,分配財產像峯房一樣。一文錢都不正直,白木棍對待父親兄長。手持毛筆心懷正義之言,向我作揖說我好。向來那些豪傑官吏,用牛羊來治理。我不忍心對百姓嚴苛,教養他們如同兒甥。像荊雞伏在天鵝卵上,長久盼望羽翼長成。訴訟事端氣勢洶洶而來,勸導離去才漸漸聽從。還有租庸調的賦稅,年年都考查執法的程序。按照圖表索求家資,以至於家徒四壁窗戶都空。遮住眼睛用鞭子抽打,枷鎖枷板相互推搡撞擊。自己想要辭去官職離去,劣馬貪戀豆糠。所以堆積食鹽儲備,沒讓每戶人家得到烹煮。八月濾出社酒,公私都歡樂慶祝豐收。派遣人去會稽,卻都跑到荻竹的地方。我只有不足以派遣的,早晨駕車到邊遠的地區。城邑西邊曲折之地,這曾觸及我的鋒芒。咬那些強橫的宗族,他們才能夠被指使。從早到晚在遠郊,草上露水沾溼帷帳。走上石階如同踏在虎尾,撫摸藤蘿碰到蠍子的尖刺。試問晚上在哪裏住宿,煙邊數座山峯橫亙。松竹看不見天空,盤旋在空中發出秋聲。谷鳥和溪澗的流水聲,合成如琵琶古箏的絃音。停車在亂石之間,巖寺傳來稀疏的鐘聲。山農很前來順服,見到他們的爺孫。苦苦推辭王賦遲緩,家家沒有積聚的儲藏。百姓生病我也生病,痛苦呻吟直到五更。韻律如同讀書的話語,邊走邊歌類似楚狂人。舉起馬鞭詢問好禾苗,餵飽馬可以到城邑。可惜憂慮被判刑,不能面對面躺在牀上。揮灑筆墨交付飛鳥,北風吹送消息。書信回來字跡剛勁,句子如麝香煤墨般香。浮着泡沫的官釀美酒,傾倒出嫩綠如鵝黃的酒。山氣常常很濃郁,這美酒可以多次舉杯。切開山藥割下紫藤,打開籠子高興地親手封存。味道溫和很是宜人,加上石飴姜調味。舉起酒杯喝着藥粥,對着寒冷的江水詠詩。寄去心聲很是辛苦勞累,相思之情在秋月明亮時。我所在的萬戶之邑,那裏的百姓野蠻兇狠。想要割讓來使您長壽,讓他們承蒙教化的光輝。反倒以此來祝我長壽,其中有能吞舟的巨鯨。青銅墨印都是王命,職責之思是慰藉孤苦之人。何時能賭博一次,點着蠟燭詛咒明月。
賞析
這首詩內容豐富,情感複雜。詩人先感慨自己學業和仕途的不順,接着描述了鄰居宗侯的治政才能和品德。描繪了當地的風情、社會狀況以及自己在其中的作爲和感受,如百姓的生活、賦稅問題、訴訟等場景,既展現了地方的特色,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糾結與無奈。詩中還描寫了自然景色和官場景象的交織,如山林氛圍與官署事務。最後提及與友人的交流和思念,以及對社會問題和自己處境的思索。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出詩人彼時彼地的種種體驗,既有對現實的不滿,也有對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詩人複雜而深沉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