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雙蛾:即雙眉。
賞析
這是一首傳統的閨怨題材,寫的是深秋時節,閨中少婦思念遠方心上人,怨恨交織的情形。
詞作開首詞人把時間安排在深秋時節,直陳閨中少婦因秋來而“愁更深”。自宋玉悲秋以來,對秋的無奈與嘆喟幾乎成了詩歌的一個傳統題材。而對婦女來說,則有更深一層含義在,那就是如漢代班婕妤在《怨歌行》中所言的:“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或許便是詞作中女主人公爲何秋來而“愁更深”的主要原因了。緊接次句詞人沒有繼續寫這位女子愁深的程度,轉而刻畫她的外形:“黛拂雙蛾淺”。這句是說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緒不好,無心刻意修飾自己的面龐,從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內涵具體化和明朗化了。“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二句,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句是寫女主人公不僅無心去刻意妝飾打扮自己,甚至對天氣變化也不甚覺察,依舊夏裝着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體受不住了,才感覺到。一個“怯”字,表明女主人公的衣單體弱,更有起到暗示她孤寂可憐的特點。上片結句“修竹蕭蕭晚”,看似詞人是要以景作結,寫女主人公住處周圍的環境,實則藉此進一步暗示女主人公愁苦孤獨的形象。深秋薄暮,幾株修竹在秋風中瑟瑟搖動。單薄、孤寂,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寫照嗎?
下片詞作增加抒情分量。“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由怨轉恨,可知女主人公過此孤寂生活非止一日。“孤鴻”在此有較豐富的含義,它不僅象徵女主人公如失羣的孤鴻,而且也表示她多麼希望鴻雁能捎上自己的怨與恨(即詞中的“此意”),給遠在天涯的心上人。此外,這句也暗示這位女主公一直是佇立窗口,目送飛鴻遠去。“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二句是說,女主人公在蕭瑟的秋風中獨自佇立,目送孤鴻消失,寂寞無聊的一天又過去了,她悵然回到閨中,掩上門扉,周而復始地讓孤寂與淒涼籠罩着自己。這裏的“又”字,看似平易,實是蘊含了女主人公的無數辛酸淚。
抒寫閨怨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材,這首《生查子》在思想內涵上也並沒有寫出什麼新意來,但在藝術上還是有一定的個性的。如情景二者之間的互相烘托、渲染,對女主人公心理的細膩刻畫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黛(dài):青黑色的顔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
- 雙蛾:指女子的雙眉。蛾,蛾眉。
- 翠袖:青綠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衣衫。
- 蕭蕭:形容風聲。
繙譯
鞦意襲來,憂愁越發深重,用青黑色顔料輕描的雙眉顯得淺淡。身著翠綠色衣袖的女子畏懼春寒,脩長的竹子在傍晚的風中蕭蕭作響。 這份情意有誰能知曉呢?怨恨如同孤獨的大雁般遠去。她孤獨地站立著,背對著鞦風,又是一道道的門被關上。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個滿懷愁緒的女子形象。上闋通過描寫女子的眉色淺淡、畏懼春寒以及蕭蕭晚風中的脩竹,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下闋則進一步表達了女子的孤獨和無人理解的愁苦,她的恨意如同遠去的孤鴻,而她衹能在鞦風中獨立,重門掩閉,更增添了孤寂之感。整首詞意境哀怨,情感細膩,用詞簡潔而富有表現力,將女子的愁緒刻畫得淋漓盡致。
揚無咎
宋臨江軍淸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字補之,一作名補之,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淸夷長者、紫陽居士。自稱爲草玄揚子雲後裔,故其書姓從「扌」不從「木」。宋髙宗時,以恥附秦檜,累徵不起。晚寓洪州南昌。向薌林晚年居新淦薌林,二人常詩酒唱和。宋孝宗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詞·冊二》。善書畫,所畫水墨人物師法李龍眠,尤擅墨梅,變水墨點瓣爲白描圈線,顯梅之淸疎淡雅,有「透梅肝膽入梅心」之譽。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西元一一六五年)作《四梅圖》巻及《雪梅圖》巻,《雪梅圖》巻首有揚補之自用印三方,巻末有海野老農題詩幷識。書學歐陽率更,筆勢勁利。亦工詞,有《逃禪詞》一巻,風格婉麗,收入《宋六十名家詞》。事見《皇宋書録·巻下》、《圖繪寶鑑·巻四》、《書史會要·巻六》。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