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元實病目

道人嘗恨未灰心,儒士苦愛讀書眼。要須玄覽照鏡空,莫作白魚鑽蠹簡。 閱人朦朧似有味,看字昏澀尤宜懶。範侯年少百夫雄,言行一一無可柬。 看君眸子當瞭然,乃稱胸次常坦坦。如何有物食明月,淚睫隕珠衣袖滿。 金篦刮膜會有時,湯熨取快術誠短。君不見嶽頭懶瓚一生禪,鼻涕垂頤渠不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道人:這裏指修行的人。
  • 灰心:消除雜念,心如死灰。這裏指消除對世俗事物的眷戀。
  • 玄覽:深入觀察。出自《老子》「滌除玄覽」。
  • 白魚鑽蠹(dù)簡:蠹簡,被蠹蟲蛀壞的書簡。白魚(書蟲的一種)鑽進被蠹壞的書簡裏,這裏指沉迷於故紙堆中學習。
  • 柬(jiǎn):選擇,挑剔。這裏是指可以挑剔的地方。
  • 眸子:眼睛。
  • 瞭(liǎo)然:清楚明白。
  • 胸次:心裏,胸懷。
  • 食明月:古人認爲眼患是邪物入侵眼睛,這裏比喻眼疾。
  • 金篦(bì)刮膜:一種眼科治療方法,用金制的篦子颳去眼球表面的翳障。常被用來比喻讓人去除矇蔽,恍然大悟。
  • 湯熨(wèi):中醫的外治法,用熱水溫敷。
  • 懶瓚(zàn):唐代高僧明瓚,因爲行爲懶散,被稱爲懶瓚。

翻譯

修行的人常常遺憾自己沒能消除雜念心如死灰,儒生則苦苦愛惜自己用於讀書的雙眼。人應該用心去深入洞察事物,映照萬物卻不執着,不要像書蟲一樣一味埋頭鑽研舊書。 看人模模糊糊時好像別有一番趣味,看字反而眼睛昏澀更是讓人懶得去看。範侯年輕有爲,堪稱人中豪傑,言行舉止沒有一點可以挑剔的地方。 看你的眼睛本應清澈明亮,也正如你心懷坦蕩一樣。可爲何眼睛會患上疾病,常常淚水掛滿衣袖。 總會有能夠用金篦刮膜治癒眼疾的時候,只是像湯熨這種快速止痛的方法實在有限。你難道沒看到嗎,嶽山上的懶瓚和尚一生參禪,任由鼻涕垂到下巴他也不管。

賞析

這首詩開篇便將道人與儒士對事物的態度進行對比,表達出一種超脫於尋常功名利祿追求的境界。中間通過對範侯的誇讚,爲後文範侯患病表達關切和惋惜埋下伏筆。「看君眸子當瞭然,乃稱胸次常坦坦」描述出範侯眼睛應有的清澈和其胸懷的坦蕩,形成表裏如一的美好形象,使得後文眼睛患病更讓人覺得意外和心疼。

「如何有物食明月」一句生動地寫出眼疾對人的困擾,把眼疾比作有東西侵蝕明月般突兀難受。「淚睫隕珠衣袖滿」更是將因眼疾帶來的痛苦通過具體畫面展現出來。後半部分詩人指出眼疾總會有治癒之時,而一些簡單的緩解方法作用有限,最後以懶瓚和尚的例子作結,有一種灑脫隨意的豁達態度。整首詩既有對朋友眼疾的關切之情,又蘊含着人生哲理,展現出黃庭堅詩歌在抒情的同時蘊含深刻思想內涵的特點,同時在語言運用上精妙奇特,用典自然貼切。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