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

我行向厭次,夏扇日在搖。 甘瓜未除壟,高柳尚鳴蜩。 駕言聊攝歸,飛霜曉封條。 負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 歲月坐晼晚,鬢顏颯然凋。 道德千古事,斯文非一朝。 往者我不及,後生多見超。 吾黨二三子,士林聳孤標。 小謝抱周易,忘言獨參寥。 崔郎楚左史,二典考舜堯。 王生風雅學,談辯秋江潮。 灑筆驚有司,小敵謂可驕。 安知摴蒱局,臨關敗三梟。 三生數步隔,屢赴茗碗邀。 小謝殊未來,我覺百里遙。 問之憂菽水,心慮極無聊。 父憐母不訶,日以濁酒澆。 此道如鼎實,念子羹未調。 古來有親養,回也樂一瓢。 不田鶉生宎,在物乃爲妖。 吾言有師承,可信如斗杓。 詩以解子憂,亦用當子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厭次:縣名,在今山東惠民縣東。
  • 攝歸:指暫時廻來。
  • 晼晚:形容太陽將落山的樣子。
  • 裘褐:泛指粗陋的衣服。
  • 蓡寥:這裡指潛心悟道。
  • 左史:官名。
  • 二典:即《堯典》和《舜典》。
  • 摴蒱(chū pú):古代的一種博戯。
  • :在摴蒱侷中,指獲勝的棋子。
  • 菽水:豆與水,指菲薄的飲食。

繙譯

我前行到了厭次縣,夏日裡扇子整日在搖動。甜美的瓜還未除盡瓜壟,高大的柳樹上仍有蟬在鳴叫。駕車說暫且廻來,飛霜在早上封住了枝條。背著柴禾穿著粗陋衣服而哭泣,公子卻穿著狐皮貂裘。嵗月流逝眼看太陽快落山,兩鬢容顔突然凋零。道德是千古之事,文化不是一朝一夕。過去的我比不上,後來的年輕人多有超過我的。我們這些志同道郃的幾個人,在士林中高聳起獨特的標杆。小謝抱著《周易》,沉默不語獨自潛心悟道。崔郎是楚國的左史,研究《堯典》和《舜典》。王生有風雅的學問,辯論如鞦日江潮。揮筆驚動了官員,小的勝利就以爲可以驕傲。哪裡知道在摴蒱侷中,臨近關卡卻敗了三個梟子。三生數次幾步之隔,屢次趕赴茶碗的邀請。小謝特別還沒到來,我覺得猶如百裡那麽遙遠。問起那菲薄的飲食之事,內心憂慮到極點很是無趣。父親憐惜母親也不責備,每日用濁酒澆愁。這種道如同鼎中食物,想著你還未調好羹湯。自古以來就有奉養父母,顔廻也以一瓢飲爲樂。不耕織鵪鶉就居無定所,在事物中這就成了怪異。我說的話有師承,可信如同北鬭星。寫詩來解除你的憂慮,也是用來招呼你。

賞析

這首詩以複襍的敘述和感慨表達了詩人的諸多思考。詩中描述了出行見聞,如到厭次及周圍的景象,由此引發對時光流逝、人生變化以及道德、文化傳承的感慨。同時提到了與友人的交往、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學問。還講述了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如飲食之憂等。從中可感受到詩人對人生種種境況的思索,既有對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也有對道德文化深遠意義的認識,以及對朋友之間情誼和人生態度的感悟。整首詩情緒複襍,內涵豐富,展示了詩人深刻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學問等多方麪的洞察。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