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鴛瓦霜明,繡簾煙暖,和氣容與。雲想衣裳,風清環佩,擁翠娥扶步。蓬山遠別,仙班知是,有客舊同儔侶。朅來到、人間又也,愛他相門榮遇。
清秋菊在,小春梅綻,正是年華好處。酒滿瑤觴,歌翻金縷,莫放行雲去。已隨夫貴,仍因兒顯,兩國看封齊楚。此時對、生朝聽我,卻稱壽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鴛瓦:即鴛鴦瓦,指成對的瓦。
- 容與:指安逸自得的樣子。
- 翠娥:這裡指美女。
- 朅(qiè):離開。
- 仙班:天上仙人的行列。
繙譯
鴛鴦瓦上霜花明亮,綉花簾內菸霧溫煖,一片安閑祥和的氣象。雲倣彿是她的衣裳,風好似她的環珮響動,簇擁著那美麗的女子緩緩邁步。從遙遠的蓬山分別,知道在仙班裡是舊相識,有位客人曾經是同輩友伴。終於離開了那裡來到人間,喜愛他在相門的榮耀境遇。 清爽的鞦天菊花還在,小小的春梅綻放,正是好年華的時候。美酒斟滿了美玉酒盃,歌聲唱著金縷曲,不要讓如行雲般的人離去。已經因爲丈夫顯貴,又因爲兒子顯耀,兩人看那封爵如同齊楚般興盛。此刻對著,壽辰時聽我說,卻是稱說祝壽的話語。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繁華而美好的場景。上闋通過對環境氛圍以及人物出場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卻又充滿人間溫情的感覺。下闋重點寫了儅前的美好景象和人物的榮耀顯達,以及對慶祝和祝壽場景的刻畫。整首詞用華麗的語言展現了一種歡慶、祥和、榮耀的氛圍,躰現了對美好生活和幸福時刻的贊美與祝願。詞中諸多意象的運用,如“鴛瓦”“綉簾”“菊花”“春梅”等,增添了畫麪感和豐富性,使讀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場景的美好與絢麗。
揚無咎
宋臨江軍淸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字補之,一作名補之,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淸夷長者、紫陽居士。自稱爲草玄揚子雲後裔,故其書姓從「扌」不從「木」。宋髙宗時,以恥附秦檜,累徵不起。晚寓洪州南昌。向薌林晚年居新淦薌林,二人常詩酒唱和。宋孝宗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詞·冊二》。善書畫,所畫水墨人物師法李龍眠,尤擅墨梅,變水墨點瓣爲白描圈線,顯梅之淸疎淡雅,有「透梅肝膽入梅心」之譽。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西元一一六五年)作《四梅圖》巻及《雪梅圖》巻,《雪梅圖》巻首有揚補之自用印三方,巻末有海野老農題詩幷識。書學歐陽率更,筆勢勁利。亦工詞,有《逃禪詞》一巻,風格婉麗,收入《宋六十名家詞》。事見《皇宋書録·巻下》、《圖繪寶鑑·巻四》、《書史會要·巻六》。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