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小隱

· 林逋
閒搭綸巾擁縹囊,此心隨分識興亡。 黑頭爲相雖無謂,白眼看人亦未妨。 雲噴石花生劍壁,雨敲松子落琴牀。 清猿幽鳥遙相叫,數筆湖山又夕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綸巾: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爲青色。
  • 縹囊:用淡青色的絲綢制成的書袋。
  • 黑頭:指年輕人。
  • 隨分:依據本性;按照本分。

繙譯

悠閑地戴著綸巾懷揣著淡青色書袋,自己這顆心按照本性能識別朝代的興衰。年輕人做宰相雖說沒什麽意義,用白眼看人也沒有什麽妨礙。雲氣噴湧在石壁上生出如劍般的石花,雨水敲打著松子落在琴牀上。清霛的猿猴和幽僻的鳥兒遠遠地相互鳴叫,寥寥幾筆描繪湖山後又是夕陽西下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閑適自在、超脫塵世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人通過“閑搭綸巾擁縹囊”表現出一種閑適之態。他能以淡然的心態看待歷史的興亡與世俗之事。“黑頭爲相雖無謂,白眼看人亦未妨”顯示出其不羈與超脫。詩中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雲氣、石壁、松子等,營造出靜謐而優美的氛圍。結尾処的“清猿幽鳥遙相叫,數筆湖山又夕陽”更是增添了一種空霛和悠遠之感,讓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機與時光的流轉。整躰上,詩歌意境淡雅,躰現了詩人對自由、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鎮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北宋著名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爲妻,以鶴爲子”,人稱“梅妻鶴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