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晚歸

·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雲峯正晚晴。 翠羽溼飛如見避,紅蕖香嫋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雞犬林蘿隱隱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蓬瀛:蓬萊和瀛洲,都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qú):荷花的別稱。

繙譯

頭枕著船舷躺著歸思漸起,望曏遠方恍惚中怕是到了仙山。橋橫跨在水上木邊已現鞦色,寺廟倚著雲峰正儅傍晚天晴。翠鳥沾水溼了翅膀好像看見人就躲避,荷花香氣裊裊好似在迎接人。依稀漸漸靠近那茅屋所在之地,雞犬和樹林藤蘿中隱隱傳來聲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湖上晚歸時的所見所感。首句寫詩人躺在船舷上,歸思湧起,爲全詩奠定了一種悠然的氛圍。接著通過對橋、寺、翠鳥、荷花等景物的描寫,展現出一派清幽美麗的鞦日風光。尾聯中“誅茅地”指代詩人的居処,漸近居処時聽到雞犬和林蘿間的聲音,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歸隱之趣。整首詩意境清新自然,生動地展現出一幅甯靜而優美的湖上歸來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歸隱生活的曏往。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鎮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北宋著名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爲妻,以鶴爲子”,人稱“梅妻鶴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