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冬暮

· 林逋
衡茅林麓下,春色已微茫。 雪竹低寒翠,風梅落晚香。 樵期多獨往,茶事不全忙。 雙鷺有時起,橫飛過野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衡茅:用橫木做的簡陋的茅屋。衡,同「橫」。
  • 林麓:山林。麓(lù)。

翻譯

在山林下簡陋的茅屋邊,春天的景色已經隱隱約約。雪壓翠竹呈現出低低的帶着寒意的翠色,風吹梅花飄落下傍晚的香氣。打柴常常是獨自前往,煮茶的事也並非總是忙碌。一雙鷺鳥有時飛起,橫向飛過那野外的池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村冬末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清冷而又富有生機的氛圍。首句寫出所處環境,春色微茫展現了冬末春初的特點。「雪竹」「風梅」的描寫,既具畫面感又有韻味,讓人感受到冬日的清寒與梅花的幽香。接着說樵和茶事,體現了生活的閒適與自在。最後雙鷺飛過野塘的畫面,給整個場景增添了動態之美,使整首詩更加生動活潑。全詩語言簡潔,通過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山村生活的喜愛和對寧靜氛圍的享受。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市裘村鎮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北宋著名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爲妻,以鶴爲子”,人稱“梅妻鶴子”。 ► 321篇诗文

林逋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