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陳季鄰戶部旦過庵

宦遊觸處似懸匏,北嶽南山想獻嘲。 指手百年休鑄鐵,蓋頭一把暫誅茅。 玉京歲晚梧桐落,水國霜清橘柚包。 飛錫已隨歸夢去,何人頂上鵲成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依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hè)詩。
  • 宦遊:爲求官而出外奔走,在外做官。
  • 懸匏(páo) :吊在那裏的匏瓜。匏瓜:葫蘆的一種,成熟後可以用來做容器等,此處用懸匏比喻自己四處爲官漂泊的狀態。
  • 北嶽南山:指代不同的山川,這裏借指所經歷的各地。
  • 獻嘲:譏笑,嘲諷。
  • 指手百年休鑄鐵:古人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說法,這裏反其意說即使百年不停地鑄鐵(致力於某事)也是徒勞。
  • 蓋頭:遮蔽頭頂,意思是有安身之所。
  • 誅茅:割除茅草,這裏說「蓋頭一把暫誅茅」意思是暫時用茅屋來遮風擋雨,安身落腳。
  • 玉京:指帝都,天子所居之處 。
  • 橘柚包:柑橘包在果殼之中,代指成熟的柑橘。
  • 飛錫:僧人出行。錫,僧人所持錫杖。

翻譯

在外爲官四處漂泊,感覺就像那懸掛着的匏瓜無處可依,所到之處的山川彷彿都在對我譏笑。即便花上百年時間努力鑄煉也終究徒勞無功,暫且割些茅草搭建個茅屋來遮風擋雨安下身來。歲末的京城中,梧桐樹的葉子紛紛飄落;在水鄉,秋霜過後柑橘也已成熟。隨着歸夢,僧人們已持錫杖遠走;現在又有誰有那樣安寧的福分,能讓喜鵲在頭頂築巢呢 。

賞析

這首詩飽含了詩人豐富複雜的情感。開篇以「宦遊觸處似懸匏」,將自己在仕途上四處飄零、居無定所的狀態比作懸匏,生動而又貼切地展現出內心的迷茫與不安,「北嶽南山想獻嘲」更是通過奇特的想象賦予山川以人的情感,用山川的「嘲笑」加深了這種漂泊的孤獨和落寞感。

頷聯「指手百年休鑄鐵,蓋頭一把暫誅茅」表達出對仕途努力的失望,暗示即便長久致力於官場也難有成就,於是產生了安於簡單生活,搭建茅屋、求得安身之所的念頭,體現出對人生的一種新的思考和選擇。

頸聯從不同場景描繪,「玉京歲晚梧桐落」描繪出京城歲末清冷、衰颯的景象,增添了幾分惆悵;「水國霜清橘柚包」則展現出水鄉秋霜後的清新果香,在沉鬱與清新之間形成鮮明對比,豐富了詩歌的意境,也反映出詩人心境的複雜變化。

尾聯以「飛錫已隨歸夢去,何人頂上鵲成巢」收尾,通過僧人離去和鵲巢的意象,暗示着安寧寧靜生活的難尋,既有對遠去自由生活的嚮往,又有對自身現狀的無奈嘆息 。整體而言,這首詩在語言凝練含蓄之中蘊含着深沉的情感,寫景與抒情結合自然,體現了范成大詩歌創作的獨特藝術魅力。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