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郊行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麴塵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綵勝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竹擁溪橋:竹林簇擁着小溪上的橋。:簇擁。
  • 土牛:古時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塑造牛形,由地方官舉行迎春儀式,然後將土牛打碎,稱爲「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 ,迎來一年的農事。
  • 笙歌:泛指奏樂唱歌。
  • 麴塵(qū chén ):酒麴上所生的菌,顏色微黃如塵,古人多用以形容淡黃色。這裏用來形容春天柳枝初發的嫩黃色。
  • 醅面(pēi miàn ):指新釀的酒表面的浮沫,色微綠,借指綠水。
  • 市合:集市人多、熱鬧。
  • 金幡(fān ):春幡,是立春日婦女和兒童們用五色綢或紙剪成的小幡,插戴頭上,作爲迎春、喜慶之飾物。
  • 綵勝:即幡勝,古代風俗,於立春日以彩色紙或絲綢剪成燕、蝶、金錢等形狀,插在婦女頭上,或貼在屏風、綵棚上,以爲迎春之標誌。

翻譯

竹林簇擁着溪邊的小橋,小麥像毯子一樣覆蓋着山坡,送土牛的隊伍所到之處,都伴隨着悠揚的笙歌。那嫩黃色的柳絲快要使垂柳的顏色變深了,新釀的綠水泛起淺淺的波紋 。陽光灑滿縣城前,春日的集市十分熱鬧,潮水漲平浦口,傍晚時分船隻的帆影衆多 。春天來了,既不飲酒又寫不出詩句,對着這迎春的金幡綵勝,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春日郊外豐富多彩的景象。開篇展現了鄉村田園生機勃勃的春光圖,既有竹、橋、麥坡的靜態美,又有送土牛、吹笙歌的動態熱鬧氛圍。頷聯通過「麴塵」「醅面」細膩地描繪了柳色與春水,獨具觀察力與表現力。頸聯轉換視角,從鄉野到縣城、浦口,描繪了集市的繁榮與江面上帆影點點的景象,進一步拓展了畫面空間。尾聯詩人因春日美景而觸動詩興,卻又感慨自己「不飲兼無句」,透露出自身高雅的情趣以及對新春美景難以言說的情懷 。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生動地表現了立春日郊野充滿活力、喜慶熱鬧的場景,也隱約流露出詩人的某種心境與感慨。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