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 其二海棠

甚春來、冷煙淒雨,朝朝遲了芳信。驀然作暖晴三日,又覺萬姝嬌困。霜點鬢。潘令老,年年不帶看花分。才情減盡。悵玉局飛仙,石湖絕筆,孤負這風韻。 傾城色,懊惱佳人薄命。牆頭岑寂誰問。東風日暮無聊賴,吹得胭脂成粉。君細認。花共酒,古來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綠葉成陰,青苔滿地,做得異時恨。
拼音

譯文

自人春後,就一直陰雨綿綿,寒意未盡,導致海棠到了花期還遲遲沒有綻放;等到前些時候天氣突然晴朗起來,初開放的嬌嫩花朵卻又因難以承受一連三天的日曬而懨懨欲睡,彷彿一位位慵懶欲睡的小美人。我兩鬢已有星星白髮,猶如霜華點綴。疑惑該不是由於日漸衰老,因而不再有賞花的緣分了吧?人當老去,才思銳減,情懷也不復如昔年之健,恨無五色彩筆以歌詠海棠的風采格致,愧對名花。 更使我懊惱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麗姝一樣,空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卻遇不着愛賞、衛護她們的人。她們寂寞地從院牆背後探出頭來,秀靨半露,可是又見誰來關懷她們?只有那東風在夕陽西下之時,百無聊賴之際,吹去了她們臉上的胭脂,使她們的臉色一天天變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釀難熟,古往今來,這兩樣物事,是天公最爲吝嗇,斷不肯輕付與人的。光陰腳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來臨。到那時,樹上固然是綠葉繁茂,卻再見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連地下也將鋪滿蒼苔,繽紛的落英也將無跡可尋。綿綿此恨,還不知怎樣消遣。

注釋

摸魚兒:唐教坊曲有《摸魚子》,宋人始見晁補之詞,名《摸魚兒》。《詞譜》以晁補之、辛棄疾、張炎三家詞爲正體。晁詞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韻;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韻。前片第四韻、後片第五韻的十字句,須一氣呵成,句式可以靈活。另有《買陂塘》、《邁陂塘》、《陂塘柳》、《雙蕖怨》、《山鬼謠》、《安慶摸》等名稱。 甚:爲什麼。 遲了芳信:指遲遲未開花。 驀(mò)然:突然地。 萬姝(shū):萬花。 嬌因:花欲開狀。 潘令:晉潘岳,曾爲河陽令,愛花,多樹桃李,人稱河陽一縣花。其《秋興賦序》自嘆:“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 不成:難道。 分(fèn):緣分。 玉局:指蘇軾。蘇軾晚年曾提舉玉局觀,有詠海棠之作多篇。 飛仙:會飛的仙人,此處比喻仙逝。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號。亦有詠海棠之作傳世。 佳人:指海棠花。 胭(yān)脂(zhī)成粉:比喻花凋零。 不成:難道。

《摸魚兒·海棠》是南宋詞人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詞。詞人在詞中對花抒懷,借花言志,運用典故和精緻細膩的語言將自己的人生際遇與海棠的命運相結合,立意深遠,感情真摯。

賞析

詞的上片開篇即寫海棠的命運多舛。“甚春來、冷煙淒雨”一句,就有對於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無限嗔怪之意。次句“朝朝遲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畫花期既誤,詞人天天翹首掐指相盼計日之焦慮。以上二句,是詞人愛花惜花於海棠未花之前。繼雲“驀然作暖晴三日,又覺萬姝嬌困”,對於初開之花的疼惜,一如對於扶牀弱步之小囡。繼雲“傾成色,懊惱佳人薄命,牆頭岑寂誰問”,對於盛開之花的愛憐,儼然像是在爲待字未嫁的相鄰嬌娃而嘆息。“霜點鬢。”詞人轉寫自己,感嘆歲月無情,人生無奈。“才情減盡”既是作者自謙,也是英雄暮年的感慨。實際上,詞人並未因年老而放棄詠海棠,反而極力爲海棠敘寫其命運的不平,暗寓着作者從未因多次遭貶謫而放棄抗金報國的理想。詠海棠而寫出蘇、範二公,較前泛用潘岳事,更爲貼切。一闋之中,雖三見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場,“潘令”是自況,“玉局”、“石湖”是反襯,用事命筆,錯落有致,自然淵雅。這亦是此篇的成功之處。“飛仙”、“絕筆”云云,是詞人悵恨二公仙逝,不能再傳海棠之神韻。但是詞人對海棠的拳拳眷戀之情,絕不亞於東坡、石湖,因此儘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擱筆,而願竭盡全力爲海棠傳神韻。 詞的下片,詞人又迴歸對海棠花的描寫。“岑寂誰問”,四字耐人回味。“東風”二句寫在東風吹拂中,海棠花瓣舒展,由初時之深紅,漸漸轉爲粉紅,“無聊賴”,責怪春風,可謂無理而有情。“君細認”三句由賞花引出人生感慨,更強化了惜春愛花之情。最後以“漫綠葉成陰,青苔滿地,做得異時恨”作結,懸想未來,情深一往,是仍將愛花惜花於海棠無花之後也。“異時恨”,作者恨的不僅是時光的無情,更是朝廷的無能和自己的壯志難酬。 全篇循序漸進,脈絡井井,寫盡了作者對海棠花的鐘愛深惜。詞人用典故和精緻細膩的語言將自己的人生際遇與海棠的命運相結合,用清雋秀美的筆調將心中所感表達出來,達到物我交融的意境,立意深遠,感情真摯。
劉克莊

劉克莊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 48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