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桃源書院

· 舒亶
三月桃源路,先生安在哉。 青衫尚顏色,蜂蝶已塵埃。 白鶴山雲暗,金雞洞鎖開。 神遊追不返,巒嶽自崔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桃源書院:一個書院名稱。
  • 舒亶(dǎn) :北宋時期大臣、詞人。
  • **先生:這裏指曾在桃源書院的相關人物 ,具體所指不詳。
  • **青衫:古時學子所穿的衣服,也常作爲讀書人的代稱。
  • **金雞洞:景點名稱。
  • ****崔嵬(wéi)**:形容山勢高大雄偉。

翻譯

在這陽春三月踏訪桃源書院所在的路,當年的先生如今在哪裏呢?那曾經學子們所穿的青衫似乎還殘留着往昔的顏色,可那些如蜂蝶般熱鬧的學子早已化爲塵埃不在了。白鶴山上雲霧沉沉暗淡無光,金雞洞的洞門卻已打開。往昔的那些神遊般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只有山巒依舊那麼高大雄偉,靜靜地矗立着 。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對往昔歲月的追思與懷念。開篇以「三月桃源路,先生安在哉」兩句,在美好的季節裏踏上尋找之路,卻發出對曾經在這裏的先生的追念之問,奠定了全詩的懷舊基調。 「青衫尚顏色,蜂蝶已塵埃」通過青衫顏色仍在與學子如蜂蝶般消逝的對比,突出歲月變遷、人事已非的感慨。白鶴山雲暗的陰沉景象與金雞洞鎖開形成對照,似乎暗示着往日的輝煌不再,而新的景象雖有呈現,但已難以找回往昔的活力。最後「神遊追不返,巒嶽自崔嵬」將思緒再次拉遠,往日如神遊般的盛景再也追不回來,只有山巒依舊巍峨聳立,以永恆的自然與短暫的人事相對比,強化了生命短暫、歷史滄桑的深層意蘊。這首詩用簡潔而富有畫面感的語言,營造出了一種空靈悠遠又充滿感慨的意境 。

舒亶

舒亶

舒亶,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後任監察御史裏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爲「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爲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