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菊

亭亭菊一支,高標矗晚節。 雲何色殷紅,殉道夜流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讀音:tíng tíng)
  • 高標:高聳的物體,這裏指菊花直立的姿態,也可象徵高尚的品格。
  • :直立,高聳。(讀音:chù)
  • 晚節:晚年的節操。
  • 云何:爲何,爲什麼。
  • 殷紅:深紅色。(讀音:yān hóng)

翻譯

菊花一枝枝亭亭玉立,它高昂挺拔保持着晚節。爲何它的顏色如此殷紅?像是爲了殉道在夜裏流淌着鮮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菊花的形象。詩中的菊花亭亭玉立,象徵着高尚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作者通過「高標矗晚節」表現了菊花在晚秋時節依然挺拔的姿態,暗示了一種不屈的精神。而「云何色殷紅,殉道夜流血」則以一種悲壯的筆觸,賦予菊花一種爲理想和信念獻身的意味,使菊花的形象更加深刻和富有內涵。整首詩以菊喻人,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和堅定信念的追求。

李叔同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爲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爲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爲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