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 · 哀國民之心死也。今年(丙午)在津門作。

故國鳴鷤鵒,垂楊有暮鴉。江山如畫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紗。 陌上靑靑草,樓頭艷艷花。洛陽兒女學琵琶。不管冬靑一樹屬誰家,不管冬靑樹底影事一些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鷤鵒(tí yù):鳥名,即八哥。 (liáo):挑弄,引逗。

繙譯

在祖國的土地上,傳來鷤鵒的鳴叫,垂楊樹上有傍晚的烏鴉棲息。江山如同畫卷一般,但夕陽卻已西斜。新月誘人,透過碧綠的窗紗照進屋內。 路邊是青青的芳草,樓頭是豔麗的花朵。洛陽的兒女們學習彈奏琵琶。不琯那鼕青樹屬於誰家,也不琯鼕青樹底曾有過的那些往事。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故國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國民心態的悲哀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上闋中,鷤鵒的鳴叫、暮鴉的棲息、西斜的夕陽,都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氛圍,暗示著國家的衰落。新月透過窗紗,似乎在撩動人心,卻又增添了一絲無奈。下闋中,青青草和豔豔花的描寫,與人們學習琵琶的情景形成對比,顯示出人們對現實的淡漠和對過往的遺忘。整首詞以鼕青樹爲象征,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國民精神狀態的擔憂,寓意深刻,情感深沉。

李叔同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爲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爲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爲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