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百花洲作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裏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空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青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雲,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序
《中元夜百花洲作》,是宋代范仲淹的七言詩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陽太守:指作者自己,當時范仲淹任鄧州知州,鄧州古屬南陽郡。
- 清狂:放逸不羈。
- 光滑:形容露水珠圓潤、光亮。
- 天學碧海吐明珠:天空像大海一樣,月亮如同從海中吐出的明珠。
- 寒輝:指清冷的月光。
- 星斗疏:星星顯得稀疏。
- 瑩然:明亮潔淨的樣子。
- 青玉壺:比喻清涼晶瑩的境界。
- 弗(fú):不。
翻譯
南陽太守狂放的興致大發,還沒到中秋佳節就提前來賞月。在百花洲的夜色中流連忘返忘了回家,翠綠的梧桐悄然無聲,樹葉上的露珠圓潤而光亮。天空如碧海一般,吐出了一顆明珠(月亮),清冷的光輝四射,天空中的星星顯得稀疏了。站在西樓向下俯瞰人間,世間萬物都好像處在那清涼晶瑩的青玉壺之中。向來那酷暑炎熱難以躲避,可今晚卻生起陣陣涼意,難道這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悠揚的笛聲吹散了萬里雲朵,主人放聲高歌,客人也都沉醉不已。客人沉醉後起身舞蹈,應和着我的歌聲,要是不跳舞也不唱歌,如此良辰美景,豈不是辜負了大好時光,人老了又何妨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范仲淹在中元夜於百花洲賞月的情景。全詩充滿了歡快、灑脫的氛圍,展現出詩人在此時此地輕鬆愉悅的心境。開篇點明自己提前賞月的「清狂」之舉,引出下文對百花洲夜景的描繪。對夜景的描寫細膩又富有想象力,「天學碧海吐明珠」將天空與明月的奇幻之景生動呈現;「瑩然都在青玉壺」又把人間比作置於青玉壺中的美妙世界,給人以靜謐、清涼之感。詩的後半部分從景色轉向人物的活動,笛聲悠揚,歌聲高亢,客人沉醉起舞,渲染出歡快熱鬧的氣氛。最後以感嘆「弗舞弗歌如老何」,既體現出詩人不顧年紀、盡情享受當下的豁達情懷,也讓我們感受到他熱愛生活、灑脫不羈的一面,整首詩情景交融,於閒適中見豪放,是一篇佳作。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生於武寧軍(治所徐州)(一說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先人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唐朝宰相範履冰的後人。他爲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伊川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全集》傳世,通行有清康熙歲寒堂刻版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 328篇诗文
范仲淹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奉和聖制中元日題奉敬寺 》 —— [ 唐 ] 崔元翰
- 《 壬戌七月十五夜同諸親友泛舟佛教海 》 —— [ 明 ] 歐大任
- 《 七月望日徐勉自武林來得兩訃音 》 —— [ 元 ] 張翥
- 《 七月望日再遊彌陀巖 》 —— [ 宋 ] 丘葵
- 《 辛未中元記夢夢與一僧談世事良久問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語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夢中八字爲偈末章反 》 —— [ 宋 ] 王邁
- 《 十五日夜月蝕聞差中舍正言監測清檯 》 —— [ 宋 ] 韓淲
- 《 念奴嬌 · 其七七月望夕觀月,昔方孚若每以是夕泛湖觴客,雲修坡公故事 》 —— [ 宋 ] 劉克莊
- 《 汴中元夕五首 》 —— [ 明 ] 李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