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 · 挽戴安瀾將軍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拼音

注釋

五律:五言律詩的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爲八句,每句五個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 戴安瀾:(1904——1942)號海鷗,安徽無爲人。黃埔軍校畢業後,曾參加北伐。在抗擊日本侵華戰爭中,戰功卓著。1939年任國民黨第五軍第200師師長,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42年3月,率第200師出師緬甸,協同英軍對日作戰。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指揮部隊英勇奮戰,重創日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率師返國途中,遭日軍伏擊,身受重傷,不幸犧牲。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爲陸軍中將。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戴安瀾爲革命烈士;198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書。 外侮:來自國外的侮弄。侮,欺負,侮辱。此指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御:抵擋。 將軍賦采薇:賦,朗誦。采薇,《詩·小雅》中有《采薇》篇,其詩描寫戍邊抗擊外族入侵的兵士久歷艱苦,在回鄉的路上又飽受飢寒。 師:軍隊。此指戴所率領的國民黨第5軍第200師。 虎羆:這裏比喻兇猛的敵人。羆,見《七律·冬雲》(羆)注。 東瓜:即同古,緬甸南部重鎮。 棠吉:緬甸中部地名。 沙場:即戰場。 竟:副詞,竟然,表示有點出乎意料。 殞命:喪命。 無違:沒有違背。

《五律·挽戴安瀾將軍》毛澤東寫於1943年。此詩悼念之人戴安瀾是國民黨第五軍第二零零師師長,赴緬甸作戰中壯烈犧牲。

賞析

首聯:“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中華大地時,國難當頭,亟須仁人志士奮起抵禦侵略者,戴安瀾將軍受命於危難之中,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率部遠征,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詩篇。 頷聯:“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200師,軍事裝備先進,武器精良,被稱爲機械化的部隊,在抗擊日本侵華戰爭,大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威風。“勇”,勇敢,勇猛;“奪”,奪取,用強力獲得,意即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200師靠英勇善戰,勇敢頑強,掃除了日寇的囂張氣焰。“虎羆”,代指日本帝國主義。抗日戰爭中,日寇在中國實行“三光”政策,使無數生靈塗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其行爲如虎羆一樣兇殘。 頸聯:“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東瓜之戰中,將軍率領將士浴血奮戰,拼死相守,終於堅守住了東瓜重鎮,阻撓了日寇的進攻進程。繼之又在棠吉之戰中,率領將士從日寇手中奪回了棠吉。“驅倭”,驅逐倭寇。“棠吉歸”,使棠吉迴歸。 尾聯:“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一代抗日英傑竟然命喪緬北戰場,將軍雖壯志未酬,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自己的凌雲壯志,死得其所,死而無憾。一個“竟”字,說明詩人對戴安瀾將軍戰死沙場出乎意料,對其英年早逝不無惋惜之情。“也”,此處作副詞,表“同樣”之意,意即雖英年早逝,但同樣沒有違背抗日的偉大志向。 全詩以戴安瀾將軍率部入緬抗日爲題材,以緬南東瓜之戰、緬中棠吉之戰以及緬北遭遇伏擊、不幸犧牲爲線索,歌頌了戴安瀾將軍的抗日偉績和反侵略的英雄氣概。爲了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獻身,長歌當哭,英名永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外侮:來自外國的侵略。
  • 賦採薇:指奔赴戰場,“採薇”出自《詩經》,有戍守之意。
  • 虎羆(pí):指兇猛的野獸,這裡代指敵人。

繙譯

外來的侵略需要有人去觝禦,將軍奔赴戰場。軍隊號稱是機械化部隊,勇敢地奪取了如虎羆般敵人的威風。在鼕瓜奮勇浴血堅守,把日寇敺逐後勝利廻到棠吉。在沙場上竟然犧牲了生命,但是他的壯志也沒有違背。

賞析

這首詩高度贊敭了戴安瀾將軍。首聯表達了戴安瀾將軍勇於擔儅觝禦外侮的重任。頷聯贊譽軍隊的力量和勇氣。頸聯敘述了他在鼕瓜和棠吉的英勇戰鬭事跡。尾聯對將軍沙場犧牲表示惋惜,但也肯定他實現了壯志。全詩語言質樸真實,滿懷對將軍的崇敬與哀思,躰現了偉大領袖對英烈的深切緬懷和高度褒敭。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爲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