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 · 次韻贈歌妓

· 舒亶
十二闌干褰畫箔,取次穿花成小酌。彩鸞舞罷鳳孤飛,回首東風空院落。 杳杳桃源仙路邈,晴日曉窗紅薄薄。傷春還是懶梳妝,想見綠雲垂鬢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iān):撩起,揭起。
  • 畫箔:有圖畫的簾子。
  • 取次:隨意,隨便。
  • 綵鸞:傳說中會飛的神鳥,這裏借指歌妓。
  • 杳杳(yǎo):形容深遠幽暗。
  • (miǎo):遙遠。
  • 綠雲:形容女子烏黑濃密的頭髮。

翻譯

撩起畫着圖案的簾子面對曲折的欄杆,隨意穿過花叢去進行小酌。(那如綵鸞般的)歌妓舞罷後只剩下孤獨的身影,回頭望着東風吹拂下空蕩蕩的院落。

那如世外桃源般遙遠的仙路深遠難尋,陽光明媚的清晨推開窗,只看到一抹淡淡的紅色光影。因爲傷春,女子依舊懶得梳妝打扮,可以想見她那烏黑濃密的鬢髮自然垂在耳邊。

賞析

這首詞描繪出一種孤獨、落寞的氛圍。上闋通過具體的動作與場景,如「褰畫箔」「穿花小酌」呈現生活場景,「綵鸞舞罷鳳孤飛」 以綵鸞和孤鳳象徵歌妓前後的狀態,渲染出舞罷人孤獨的情景,「回首東風空院落」又進一步強化院落空虛之感,透露着寂寥。下闋用「杳杳桃源仙路邈」營造一種迷茫、不可及的朦朧境界,暗示美好事物的遙遠難覓;「晴日曉窗紅薄薄」,看似明媚的景色,卻帶着淡淡的悵惘 ;「傷春還是懶梳妝,想見綠雲垂鬢腳」刻畫人物心理與形態,因傷春而慵懶,從懶梳妝想象綠雲般的鬢髮,突出其孤單哀怨的心境。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細膩地表達出傷春的情感與歌妓內心的孤寂。

舒亶

舒亶

舒亶,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後任監察御史裏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爲「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爲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