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皎然上人

皎然,字清晝,吳興人。俗姓謝,宋靈運之十世孫也。初入道,肄業杼山,與靈徹、陸羽同居妙喜寺。 羽於寺旁創亭,以癸丑歲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顏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賦詩,時稱"三絕"。真卿嘗於郡齋集文士撰《韻海鏡源》,預其論著,至是聲價藉甚。 貞元中,集賢御書院取高僧集上人文十卷,藏之,刺史於頔爲之序。李端在匡嶽,依止稱門生。一時名公,俱相友善,題雲"晝上人"是也。時韋應物以古淡矯俗,以嘗擬其格,得數解爲贄,韋心疑之。明日,又錄舊制以見,始被領略,曰:"人各有長,蓋自天分。子而爲我,失故步矣。但以所詣,自名可也。"公心服之。往時住西林寺,定餘多暇,因撰序作詩體式,兼評古今人詩,爲《晝公詩式》五卷,及撰《詩評》三卷,皆議論精當,取捨従公,整頓狂瀾,出色騷雅。公性放逸,不縛於常律。初,房太尉琯早歲隱終南峻壁之下,往往聞湫中龍吟,聲清而靜,滌人邪想。時有僧潛戛三金以寫之,惟銅酷似。房公往來,他日至山寺,聞林嶺間有聲,因命僧出其器,嘆曰:"此真龍吟也。"大曆間,有秦僧傳至桐江,皎然戛銅椀效之,以警深寂。緇人有獻譏者,公曰:"此達僧之事,可以嬉禪。爾曹胡凝滯於物,而以瑣行自拘耶?"時人高之。 公外學超然,詩興閒適,居第一流、第二流不過也。詩集十卷。
拼音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