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暢當
當,河東人。大曆七年張式榜及第。
當少諳武事,生亂離間,盤馬彎弓,摶沙寫陳,人曾伏之。時山東有寇,以子弟被召參軍。貞元初,爲太常博士,仕終果州刺史。與李司馬、司空郎中有膠漆之契。多往來嵩、華間,結念方外,頗參禪道,故多鬆桂之興,深存不死之志。
詞名藉甚,表表凌雲。有詩二卷,傳於世。同時有鄭常,亦鳴詩。集一卷,今行。
嘗觀建安初,陳琳、阮瑀數子,從戎管書記之任,所得經奇,英氣逼人也。承平則文墨議論,警急則橐鞬矢石,金羈角逐,珠符相照,草檄於盾鼻,勒銘于山頭,此磊磊落落,通方之士,皆古書生也。容有鬱志窗下,抱膝呻吟,而曰:“時不我與,人不我知耶,大道無窒,徒自爲老夫耳。”唐間如此特達甚多,光烈垂遠,慨然不能不以之興懷也。
拼音
注釋
橐:tuò 弓箭鞬盒的外皮囊
鞬:jiān 馬上裝弓箭的器具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