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松醪賦
注釋
註釋
- 鬆醪:用松脂或鬆節等釀成的酒。
- 宵濟:夜間渡水。
- 衡漳:古水名。
- 亭皋:水邊的平地。
- 糾纆(mò):繩索。
- 爝(jué):小火把。
- 癭藤:有瘤狀凸起的藤。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翻譯
開始我在夜間渡過衡漳河,軍隊渡河時在夜裏呼喊。用松明來標記水淺之處,星辰散落在水邊平地。濃郁的風中帶着香霧,好像向我訴說它的不幸遭遇。這擁有千年奇妙特質的東西,卻死在斧頭的鴻毛般輕微力量之下。仿效那區區的寸把光亮,又和那捆紮的蒿草有什麼不同。燦爛如文章般的繩索,驚歎其關節鬆開而流出油脂。可嘆構建大廈的作用已經遠去,還可當作藥石發揮些作用。在桑榆之時收取其微薄作用,製作成中山的鬆醪酒。從灰燼之中挽救它,免除它像螢火蟲小火把那樣的辛勞。從盤根錯節中獲取其通明,從烹煮熬製中取出其脂肪潤澤。和黍麥一起成熟,沸騰着發出春天般嘈雜的聲音。味道有甘甜之後的小苦澀,感嘆它幽美的姿態獨自高遠。知道甘甜和酸味容易敗壞,嘲笑涼州的葡萄。像那玉池中的肥肉,不是皇宮內府中的蒸羊羔。用有瘤狀凸起的藤所制的酒杯來斟酒,用石蟹的霜螯來下酒。曾經每日飲它能有多少,感覺能逃脫上天的刑罰。扔下拄杖起身行走,停止兒童爲我撓癢。望着近在咫尺的西山,想要提起衣裳去遨遊。跨越那超越山峯奔跑的鹿,接觸那掛在崖壁上飛騰的猿猴。於是從此處進入大海,渺遠那翻天的雲濤。讓那嵇康、阮籍之輩,和八仙那羣豪傑。有的騎着麒麟遮蔽鳳凰,爭搶酒器提着酒瓢。顛倒着白色的頭巾,淋淋漓漓地穿着宮錦袍。追趕着東坡也追趕不上,回來只能吃些薄酒。在齒間漱飲松風,還足以作《遠遊》並續寫《離騷》呢。
賞析
這篇《中山鬆醪賦》是蘇軾的一篇有特色的作品。文章以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描寫,講述了鬆醪酒從鬆的遭遇,到被製作成酒的過程,並且描述了飲酒的情景和感受。其中對鬆遭遇的描述,蘊含着對事物命運的感嘆。整首賦語言優美,富有文采,如描繪鬆醪酒製作、飲用過程的語句,充滿了詩意和韻味。蘇軾通過對鬆醪酒的書寫,其實也在表達着自己的一種情感和心境,這種對生活中小事物的關注和感悟,體現了他獨特的審美和處世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