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蒲詩

離離水上蒲,結水散為珠。 間厠秋菡萏,出入春鳧雛。 初萌實雕俎,暮蕊雜椒塗。 所悲塘上曲,遂鑠黃金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tiǎo,古代姓氏。
  • 離離: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莖,葉子長而窄,可編席或做藥材。
  • 結水散爲珠:意思是蒲葉上的露水聚集起來像珍珠般晶瑩。
  • 間廁:交錯、混雜。
  • 秋菡萏:秋天的荷花,菡萏是未開的荷花。
  • 春鳧雛:春天的野鴨子幼鳥,鳧是野鴨的通稱。
  • 雕俎:雕刻裝飾的食器,用於祭祀或宴會。
  • 暮蕊:傍晚時分的花蕊。
  • 椒塗:用花椒粉塗抹,古代常用於食品調味或裝飾。
  • 塘上曲:指水邊的歌曲或樂曲。
  • :shuò,熔化,這裏比喻消逝、凋零。

翻譯

水上一片茂盛的蒲草,露珠聚集成顆顆珍珠。 秋天的荷花與它相伴,春天的野鴨幼鳥在其間穿梭。 剛出芽時,它們如同裝飾華麗的祭品,傍晚時分,花蕊上點綴着花椒的香氣。 最讓人感傷的是那池塘邊的歌謠,它們見證了蒲草從繁盛到枯萎的過程,猶如黃金般的身軀逐漸消逝。

賞析

謝脁的這首《詠蒲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蒲草的生命歷程,從清晨的露珠到晚間的花蕊,再到季節更替中的野鴨,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與變遷。詩人通過蒲草的興衰,寓言人生的短暫和世事的無常,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所悲塘上曲,遂鑠黃金軀"一句,既表達了對蒲草命運的惋惜,也暗示了對人生繁華易逝的深刻領悟,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謝脁

謝朓(tiǎo),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十九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爲“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爲驃騎諮議、領記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爲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爲中書郎。後又出爲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三十六歲。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啓唐代律絕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