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媚筆泉記
桐城之西北,連山殆數百里,及縣治而迤平。其將平也,兩崖忽合,屛矗墉回,嶄橫若不可徑。龍溪曲流,出乎其間。
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霽,溪上大聲從然,十餘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樅、槐、楓、慄、橡,時有鳴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援石而登,俯視溶雲,鳥飛若墜。
復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於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雲沜也。”或曰:“後人求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樹,蔭數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爲圓池,乃引墜溪內。左丈學衝於池側方平地爲室,未就,要客九人飲於是。日暮半陰,山風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遊者悚焉,遂還。
是日,姜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爲記。
拼音
譯文
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疊嶺大槪有好幾百里,一直到縣政府所在地纔開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兩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屛障一樣聳立,高的橫的縫隙幾乎不能走人(幾乎不能成爲路)。像龍一樣曲折的溪流,從這裏邊流出來。
去年三月上旬,我們徒步順著溪流從西邊走進去。連續下了較長時間的雨,天氣剛剛轉晴,溪流發出很大的嘩嘩聲。走了十多里路,山道兩旁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蕙草、松樹、樅樹、槐樹、楓樹、栗樹、橡樹等,不時聽到山鳥的叫聲。溪下面有箇很深的大水潭,一塊大石頭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裏面洗澡的馬剛剛站起身,甩著鬃毛回頭看它的夥伴。扒著石頭向上爬,俯視雲彩,飛鳥看起來就像要墜落的樣子。
接著沿著懸崖往西走大約二里,層疊的石頭好像高樓,翅膀一樣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説:“這是宋代李公麟所説的垂雲沜啊。”有人説:“後人尋找李公麟記載的地方,沒有找到,於是就稱這塊石頭爲‘李公麟垂雲沜’。”石頭的縫隙間長出一棵大樹,樹陰能容下幾十個人,樹前有平地,可以鋪上席子坐下。
樹南邊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書(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邊,泉水叫做“媚筆泉”。泉水漫過石頭形成一箇圓形的水池,上邊的溪水流落進去。左丈學衝(左世容,字學衝)在水池邊的平地上建造房子,還沒建成,邀請九位客人在這裏飲酒。傍晚天氣轉爲半陰,山風突然颳起來,猛烈地吹打懸崖峭壁,樹木草叢、許多泉水、碎石亂響。遊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於是回去了。
這一天,我的伯父姜塢先生(姚範)也去了,我(姚鼐)跟隨他,他讓我記下來這件事。
注釋
媚筆泉:在今安徽桐城縣西北。
桐城:縣名,在安徽中南部。
連山:綿延的山峰。
殆:恐怕,大槪。
及:到。縣治:縣政府所在地,指桐城縣城。
迤(yí)平:漸漸平伏。
屛矗墉(chù yōng)回:山崖像屛風一樣矗立,像城墻一樣曲折環繞。墉,城墻。
嶄橫:形容山崖高陡地橫攩在前面。
徑:通行的意思。
“龍溪曲流,出乎其間”句:彎曲的龍溪,從它們中間流出。
以歲:在這年。
步:步行。
積雨:長時間下雨。
霽(jì):天放晴。
漎(cóng)然:形容流水聲響。
蕙草:一名薰草,俗稱佩蘭。
樅(cōng):樹木名,又叫“冷杉”。
巂(guī):巂周,即杜鵑,又叫子規鳥,善鳴。
浴起:剛洗完澡站起來。
振鬣(liè):形容馬脖子挺伸著。鬣,馬頸上的長毛。
宛首:轉過頭去。
侶:夥伴。
援:攀附。
“俯視溶雲,鳥飛若墜”句:低頭看水中倒影,天空的雲好像溶化在水裏,飛鳥好像在往下墜落。
連石:崖上巖石連綿。
重(chóng)樓:兩層樓房。
“翼乎臨於溪右”句:像展翅欲飛的大鳥臨立在小河溝的右岸。
李公麟:北宋舒州(府治在今安徽潛山)人,字伯時,北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年—公元1094年)進士,官至御史檢法。精通古文字,擅長畫山水佛像。元符(公元1098年—公元1100年)末年歸居桐城龍眠山莊,所以又號龍眠山人。
沜(pàn):古代學宮前半月形狀的水池。
求:尋找。
公麟地:即指垂雲沜。
識:辨認。
被而名之:意謂這是被後人用“李公麟垂雲沜”來稱呼這塊巖石的。
罅(xià):裂縫。
蔭數十人:樹蔭之大,可以遮蔽數十人。
可布席坐:可以鋪開席子在上面坐。
何文端公:何如寵,字康侯,桐城人,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進士,累官禮部尙書,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謚號“文端”。公,古代對別人的尊稱。
摩崖:在山崖石壁上銘刻的文字。
書:書寫。
“泉漫石上,爲圓池,乃引墜溪內”句:泉水冒出來,流到崖石上,人們就在石上鑿了一個圓池子,然後導引泉水流入下面的溪裏。
左學衝:左世容,字學衝,乾坤舉人,曾任武進縣教諭。
丈:古代對長者的尊稱。
方:正在。
爲室:蓋住房。
未就:還沒有完工。
要(yāo):邀請。
卒(cù):通“猝”,突然。
“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句:風吹得巖壁上的叢雜草木都失色抖動,連水都衝擊山石叫喊起來。
磯(jī)石:水邊突出的石頭。
悚(sǒng):恐懼,害怕。
姜塢先生:姚範,字南菁,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進士,作者的伯父。
與往:一同前往。
序
作者先寫桐城西北的形勝,次寫循溪西入,沿途所見之景物風光,而後自然地落在媚筆泉,旣把媚筆泉與桐城、小溪沿途的景物風光連爲一幅完整的圖畫,也在人們眼前現出作者探幽賞奇的志趣。
作者對媚筆泉的記述,先是寫媚筆泉景致,猶有訪古賞奇的情懷;然後寫左學衝築室幽居,盛情邀飲,卻以“山風卒起”,令人悚然,掃興而歸,顯出此地其實僻野荒冷,不宜久畱,含蓄表示出作者不喜歡隱逸的意向。
文中旣寫了山勢、溪流、奇石、樹木、鳴禽、深潭、泉水、園池、屋舍等自然景物,又涉及李公麟、何如寵諸多名賢。同時,又沒有辜負左公往日的教誨和世交的情誼,文中“左丈學衝於池側方平地爲室,未就,要客九人飲於是”的記述,把左公及其別墅毫無雕飾地融於一爐。全文文筆清新,描寫生動,對比襯託,形象鮮明,在藝術上形成一種高雅的意境和美感。如“兩崖忽合,屛矗墉回”、“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俯視溶雲,鳥飛若墜”、“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等都是如此。

姚鼐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傳,一字夢谷。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四庫全書》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主江南鐘山、紫陽等書院講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簡深古,近歐陽修、曾鞏,與方苞、劉大櫆合爲桐城派。選《古文辭類纂》以明義法。有《九經說》、《三傳補註》、《惜抱軒全集》等。
► 755篇诗文
姚鼐的其他作品
- 《 爲翁正三學士題東坡天際烏雲帖 》 —— [ 清 ] 姚鼐
- 《 游攝山二首 其一 》 —— [ 清 ] 姚鼐
- 《 和袁香亭在鄭思贊孝廉宅看牡丹 》 —— [ 清 ] 姚鼐
- 《 哭孔信夫次去歲觀伎韻君自遺書乞余銘墓 》 —— [ 清 ] 姚鼐
- 《 送方坳堂解官後將之上江 其一 》 —— [ 清 ] 姚鼐
- 《 題夢樓集 》 —— [ 清 ] 姚鼐
- 《 鐵瓦祠 》 —— [ 清 ] 姚鼐
- 《 簡齋年七十五腹疾累月自憂不救邀作豫輓詩 其二 》 —— [ 清 ] 姚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