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西疇:西面的田疇,泛指田地。
翠色沾衣:意與王維《山中》:“空翠溼人衣”句近。
香:稻花香。
乞巧: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爲符應。”
填橋:即填河。指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羣鵲銜接爲橋以渡銀河的民間傳說。
細雨連宵偏入耳句:同後一句化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颯颯(sà),象聲詞。
江南鱸作市:明指秋節已至,鱸魚正肥;暗用張翰典抒發懷鄉之情。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鑑》:“張季鷹(張翰)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天隨子:即晚唐詩人陸龜蒙。龜蒙自號天隨子,本有胸懷濟世之志,其《村夜二首》雲:“豈無致君術,堯舜不上下。豈無活國力,頗牧齊教化。”可是他身處晚唐末世,舉進士又不第,遂隱居於吳鬆。姜夔《點絳脣·丁未冬過吳鬆作》:“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作者故鄉本在山東安丘。橫插二句江南典物,似是與詞序中“即以故鄉風物譜之”語悖。然其時作者因牽連而任閒職,加之弟曹申吉身死,不免有心倦神疲,辭官歸鄉之感。故“回首江南鱸作市”句應解爲用蓴鱸典而非描摹風物。此處連用二典,即抒思歸思隱之情。

曹貞吉
曹貞吉,清代著名詩詞家,字升六,又字升階、迪清,號實庵,安丘縣城東關(今屬山東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以疾辭湖廣學政,歸裏卒。嗜書,工詩文,與嘉善詩人曹爾堪並稱爲“南北二曹”,詞尤有名,被譽爲清初詞壇上“最爲大雅”的詞家。
► 253篇诗文
曹貞吉的其他作品
- 《 添字漁家傲初秋鄉思 》 —— [ 清 ] 曹貞吉
- 《 賀新涼送霂 》 —— [ 清 ] 曹貞吉
- 《 雙雙燕 · 見燕子營巢有感 》 —— [ 清 ] 曹貞吉
- 《 減字木蘭花 · 天津道中 》 —— [ 清 ] 曹貞吉
- 《 水調歌頭 · 午日和其年 》 —— [ 清 ] 曹貞吉
- 《 綺羅香 · 沈融谷新娶夫人,善琴書,同人共賦 》 —— [ 清 ] 曹貞吉
- 《 漁家傲 · 讀漢史 》 —— [ 清 ] 曹貞吉
- 《 解語花 · 和人詠驪山溫泉 》 —— [ 清 ] 曹貞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