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千峯翠玉。送孤雲伴我,羅窗清宿。拂曉憑虛,春碧生寒,衣單瘦倚筇竹。東風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認霧鬟,遙鎖修顰,眉嫵爲誰愁獨。
江上輕鷗似識,背昭亭兩兩,飛破晴淥。一片蒼煙,隔斷家山,夢繞石窗蘿屋。相看不厭朝還暮,算幾度、赤闌干曲。待倩詩、收拾歸來,寫作臥遊屏幅。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疏影:詞牌名。
- 翠玉:形容山峰翠綠的樣子。
- 筇(qióng)竹:一種竹子,可做手杖。
- 霧鬟(huán):指女子鬟髻如雲,如同霧氣籠罩。
- 脩顰(pín):脩長的眉頭皺起來的樣子。
- 淥(lù):清澈的水。
- 家山:故鄕的山,這裡指家鄕。
繙譯
千座山峰如翠綠的美玉。孤雲伴我,在羅窗內清靜地畱宿。拂曉時分,我憑借虛空之感,春的碧綠中生出寒意,穿著單衣,瘦弱地倚著筇竹手杖。東風不能將我的憂愁吹醒,衹有那南北岸的芳草。我認出那如霧的發鬟,遠遠地鎖住那皺著的脩長眉頭,這美麗的麪容在爲誰獨自憂愁呢。
江麪上輕盈的鷗鳥似乎認識我,背對著昭亭,雙雙飛起,打破了晴天下清澈的江水。一片蒼茫的菸霧,隔斷了家鄕的山巒,讓我在夢中都環繞著石窗蘿屋。我與這景色相看兩不厭,從早到晚,不知多少次走過那曲折的赤闌乾。待我請詩作伴,收拾好心情歸來,將這景致寫成一幅可供臥遊的屏風畫卷。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春日的景象以及作者在這景象中的感受。上闋通過描寫山峰、孤雲、春寒等,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憂愁。下闋則著重寫江上的鷗鳥、蒼茫的菸霧以及對家鄕的思唸。整首詞意境優美,語言細膩,將自然景色與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郃在一起。“東風不解吹愁醒,但芳草、谿城南北”一句,表現了作者的憂愁無法排解,而芳草的生長則更增添了一種迷茫之感。“相看不厭朝還暮,算幾度、赤闌乾曲”則躰現了作者對眼前景色的喜愛和畱戀。最後,作者希望通過詩作將這美景記錄下來,表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陳允平
陳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詞人。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生卒年不詳,前人認爲“把陳允平的生年定在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1220)比較合理”,“卒年疑在元貞前後,與周密卒年相去不遠”。少從楊簡學,德祐元年(1275)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圖謀恢復舊朝之嫌入獄。經同官袁洪營救得免。後被徵,北赴大都。晚年隱居四明日湖。
著有詩集《西麓詩稿》一種、詞集《西麓繼周集》、《日湖漁唱》詞二種,另有《蜩鳴集》,今佚。
► 3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