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生昆弟隨侍之博白四絕句

炎方景象異中原,海氣昏昏雜瘴煙。 今日荒夷成雅俗,薰風南播自嬀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炎方炎熱的地區。這裏指南方偏遠之地。
  • 昏昏昏暗迷茫的樣子
  • 瘴煙南方山林間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病的瘴氣,瘴(zhàng)。
  • 荒夷指邊遠地區。過去常被認爲是荒蕪、未開化的地方 。
  • 雅俗指文明的風氣
  •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的東南風,薰(xūn)。這裏寓意良好的教化。
  • 嬀弦:傳說舜帝居住在嬀水之濱,舜善撫琴,這裏「嬀弦」代指舜帝的教化。

翻譯

南方炎熱之地的景象與中原大不相同,海上霧氣昏暗迷茫,還夾雜着致人疾病的瘴氣。如今這曾經的荒蕪偏遠之地也形成了文明的風氣,這都是因爲美好如暖風般的教化從聖明君主處傳播而來 。

賞析

這首詩開篇描繪了博白地區與中原迥異的自然環境,「海氣昏昏雜瘴煙」形象地展現出南方邊地環境的惡劣,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然而筆鋒一轉,「今日荒夷成雅俗」點明瞭當地已經今非昔比,有了文明的氣象與風氣。最後「薰風南播自嬀弦」一句揭示原因,原來是舜帝那樣的聖明教化傳播到了這片土地,使得荒蠻之地有了改觀。整首詩既有對現實景象的刻畫,又傳達出對教化力量的讚美,體現了詩人對文化傳播和文明影響的積極態度,蘊含着對地域發展的關注之情。

張方平

宋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崑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於用兵、起獄尤反覆言之。卒諡文定。有《樂全集》。 ► 3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