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 張耒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鱠意何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釋

作者一說爲宋代的劉子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蓬門:用蓬草編的門,形容窮苦人家的簡陋門戶。
  • :謝絕。
  • 尤便:尤其適宜。
  • :空蕩、清爽。
  • 鳥篆:鳥的爪跡,因其形如篆文,故稱爲「鳥篆」 。
  • 蟲書:蟲蝕樹葉所形成的痕跡,如同文字一樣。
  • 寒泉出井:從井中取出的寒涼泉水。
  • 功何有:有什麼作用。
  • 白羽:白色羽毛製成的扇子。
  • 邀涼:求取涼意。
  • 計已疏:辦法已經不頂用了。
  • 斫鱠(zhuó kuài):亦作「斫膾」,把魚肉切成薄片。

翻譯

長久緊閉着簡陋的家門,謝絕來訪的車輛,畏懼炎熱的暑氣,尤其喜愛小閣的空蕩清爽。青色蔓延,嫩苔生長,留下鳥兒爪印般的痕跡;綠意低垂,殘葉之上帶着蟲蝕過像文字一樣的紋路。從井中打出的寒泉,能有多大消暑作用呢?揮動白色羽扇來求取涼意,這辦法也已效果不佳。耐心等待秋天的西風吹來,一片蕭瑟景象的時候,到那時嚐嚐用鮮美的鱸魚切成的魚片,那滋味將會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大暑時節詩人的生活情景與心境。開篇「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展現出詩人在炎熱夏日爲躲避暑氣而閉門謝客,獨愛小閣清爽的閒適姿態。頷聯「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夏日庭院中的自然景象,「鳥篆」「蟲書」不僅形象地刻畫了苔痕和葉上蟲跡,還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自然意趣,盡顯夏日景色的生機與幽靜。頸聯「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從動作與感受入手,寫出寒泉和羽扇在酷熱面前都難以有效消暑,襯托出暑熱的難耐。尾聯「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鱠意何如」,筆鋒一轉,詩人將思緒投向未來涼爽的秋天,想象着秋日享受鱸魚膾的美好,既表現出對當前暑熱的忍耐,又流露出對美好時節的期盼,使整首詩在炎炎暑氣中蘊含着一份悠然的生活情調與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藝術感染力較強 。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