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中秋和子由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淒然北望。
拼音

譯文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入夜的風陣陣,響動在這長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髮。 酒並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月色澄明,卻多被雲遮擋。中秋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中天的月光,我衹拿着酒盞,神色悽然,望向北方。

注釋

版本注:此詞一向版本頗多,原因自是蘇子文采出眾,作品備受關注和傳抄、而此處僅能據《全宋詞》選取其中一版,而將其他版本注在下面的注釋當中,還望注意查閱。 西江月:詞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淸商樂,屬法部道曲,後用爲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教坊記》。調名或取自李太白《蘇臺覽古》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呉王宫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呉王、西施故事。是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初爲流行於民間,後因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時存詞數目較少,唐呂純陽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歳久》、《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爲最早可見《西江月》,後人多謂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録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或爲是調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之格律、音韻、句式等漸得統一,依調塡詞之詞人輩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之11.8%,詞作總數之2.6%。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詞而得名《歩虛詞》;因宋韓澗泉詞而得名《晩香時候》、《晩春時候》;因元王行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長春詞宣傳教義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明馬守貞詞而得名《壺天曉》。唐五代詞本爲平仄韻異部間協,宋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鳳額繡簾髙捲》詞爲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一叶韻。另有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叶韻,五十一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諸變體。 「中秋和子由」:元延祐本題闋。《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黃州中秋」。龍楡生校謂傅注本作「中秋寄子由」,與今見四種傅注題異,待考。 大夢:傅子立注引《莊子·卷一·〈内篇·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句:傅子立注:「唐徐寅賦:『落葉辭柯,人生幾何?』」劉尚榮按:「此乃《人生幾何賦》首句,《徐正字詩賦·卷一》作『葉落』;別見《全唐文·卷八百三十》。」 秋涼:《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作「秋涼」,一作「新涼」。 鳴廊: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鳴廊」。元延祐本作「鳴榔」。 「看取眉頭鬢上」句:傅子立注:「正勤《落葉》詩:『年年見衰謝,看著二毛侵。』」劉尚榮按:「《宋詩紀事·巻九十二》引《宋髙僧詩選》,『著』作『卽』。」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句:傅子立注引韓昌黎《醉後》詩:「人生如此少,酒賤且勤置。」又引潘逍遙《中秋無月》詩:「西風妬秋月,浮雲重叠生。」 共孤光:傅子立注引南朝宋·謝希逸《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絶,隔千里兮共明月。」 把琖:元延祐本作「把琖」,《蘇長公二妙集》本作「把醆」,《東坡外集》作「把盞」。按此三字通用,今通作「盞」。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後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爲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上闋寫感傷,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闋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賞析

詞的上闋寫感傷,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闋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東坡的幾首中秋詞中,此篇自有其特色。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還槪括了對整个人生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一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捨棄。「人生幾度秋涼」,有對於逝水年華的無限惋惜和悲嘆。「秋涼」二字照應中秋,句中數量詞兼疑問詞「幾度」的運用,低回唱嘆,更顯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緊承起句,進一步唱出了因時令風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悵。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箇典型秋色秋景,藉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顔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 下闋寫獨自一人於異鄉把盞賞月的孤寂處境和傷時感事的思緒。「酒賤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作者遭貶斥後勢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雲妨」,隱喩姦人當道,排斥善類,忠而被謗,因讒遭貶。以上兩句,流露出詞人對世態炎凉的感憤,包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群小當道的憤懣,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這一結拍,是一個天涯淪落人帶著血淚的人生呐喊與宣泄。它巨大的悲劇力量,确乎令人蕩氣回腸。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風、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箇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東坡藉寫節候之「凉」,抒寫人生之「悲凉」,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與這首詞意境與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寫於密州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那首詞中,東坡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與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相比,兩詞都是藉寫景抒懷,都渲染了一個「寒」、「凉」情緒意境,給詞蒙上了一層深厚的情感意韻。所不同的是前者在於指出節候之「清寒」,後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寫天上人間之「清寒」,後者寫現實人間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間之「寒」以反襯人世間值得留戀,後者藉人間之眞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靈。兩詞相得益彰,情韻悠遠,表達了飽受政治打擊的東坡對歷史人生的深刻認識,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東坡這首詞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這種哲理意味是通過營造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傳達出來的。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與空寂的長廊,孤獨的詞人身影與孤獨的黯淡燈光,以及由此流露出來的詞人深沉的人生思考與真摯的人世之戀,讀者并不感覺到說理、議論的空洞與枯燥,而是爲詞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動,然後體驗出作者蘊含於詞中的哲理趣味。另外,東坡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然而這首詞風格柔婉,可以看出東坡的詞風也有悲情婉約的一面,這種哀怨隱忍之作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江月: 詞牌名,源於唐代詩人張祜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世事一場大夢: 比喻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如同一場夢幻。
  • 幾度鞦涼: 幾次經歷鞦天的涼意,暗示時光流轉。
  • 夜來風葉已鳴廊: 夜晚來臨,風吹樹葉在走廊上發出聲音。
  • 看取眉頭鬢上: 指嵗月在眉間和鬢發上畱下痕跡。
  • 酒賤: 酒價低廉,暗示生活睏頓或人情冷淡。
  • 月明多被雲妨: 明亮的月光常被烏雲遮擋,暗指仕途不順或心境不佳。
  • 中鞦誰與共孤光: 中鞦節時,無人共享清冷的月光。
  • 把盞: 手持酒盃。
  • 北望: 曏北遠望,可能寓指對故鄕或親人的思唸。

繙譯

人生就像一場大夢,已經度過幾個鞦天的涼意。夜晚,風兒吹動落葉在走廊上沙沙作響,看著自己眉眼間的皺紋和鬢角的白發,不禁心生感慨。

酒雖便宜,卻常因客人稀少而煩惱;明亮的月光照亮大地,卻常常被烏雲遮擋。在這個中鞦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訢賞這孤獨的月光呢?我擧盃對著北方,心中充滿淒涼。

賞析

這首詞是囌軾在貶謫期間所作,流露出他對世事變遷、人生無常的深深感歎。詞中以"大夢"比喻人生的短暫,"鞦涼"則象征嵗月的流逝。風吹落葉、月被雲遮,都是對生活境遇的寫照,反映出作者內心的孤寂和無奈。中鞦佳節本應團圓,但詞人卻衹能獨自飲酒,北望故鄕,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唸和對現實生活的苦澁感受。整首詞情感深沉,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展現了囌軾在逆境中的豁達與堅靭。

蘇軾

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老泉長子,蘇潁濱兄。與父、弟合稱「三蘇」,故又稱「大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治平三年,父卒,護喪歸蜀。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開封府推官。熙寧四年(1070年),上書論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豐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詩托諷,逮赴台獄,史稱「烏台詩案」。獄罷,貶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元豐四年(1081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85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尋召除起居捨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祐四年(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飢疾並作,東坡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東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後以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貶惠州。紹聖四年(1097年),再貶儋州。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四(按:東坡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1037年)。宋孝宗時謚文忠。東坡於文學藝術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暢達,與歐陽文忠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山谷並稱「蘇黃」;作詞開豪放一派,變詞體綺靡之風,下啓南宋,與辛稼軒並稱「蘇辛」;工書,擅行、楷,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山谷、米元章、蔡君謨並稱宋四家;畫學文與可,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有《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後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全宋詩》東坡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黃州刊《東坡先生後集》(殘,簡稱集丁),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顧景繁《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初白《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為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部分;一為清人、近人的蘇詩校勘批語,其中有何義門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檠齋、紀曉嵐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茗簃所校繆藝術風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採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所採各書及有關資料進行校勘。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九卷。生平見《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蘇軾傳》。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