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頭鴨 · 詠月
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闌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後,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
拼音
名句
譯文
傍晚浮雲收斂,淡淨的藍天像一片澄碧的琉璃。銀燦燦的圓盤,從海底升起,皓潔的月色灑下清澈的銀輝,籠罩四野。晶瑩瑩纖塵不染,月宮嫦娥淡裝佇立,明淨淨歷歷可數,那丹桂的枝葉參差不齊。剛剛開始結露,秋風尚未凜冽,一年中再沒有如此美好的秋夕。露天下久坐仰望,疏落的流螢時時閃過,驚起的烏鴉向南飛去。登上冰冷的瑤臺,將欄杆倚暖,欲下臺階卻遲遲疑疑。
我想念遠方的佳人,自離別斷了消息,當此夜月也應寄情千里緩解相思愁緒。最牽動情懷,是那銅漏的水聲不斷滴瀝;暗自傷心悲慘,是那婆娑的花影偷偷轉移。料想來日的夜晚,皎潔的月光依然清麗,但天氣是陰是晴又怎能預知呢?我們傾心愛戀,如今離別後,又期望着隔年的相遇。但願人們健康,清醇的美酒,淡素的月影,永遠相隨相伴。
注釋
綠頭鴨:晁元禮始用《綠頭鴨》調名。又名《鴨頭綠》、《隴頭泉》等。
爛銀盤:形容中秋月圓而亮。
素娥:即嫦娥。月中仙子。
淡佇:淡雅寧靜。
丹桂: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
玉露初零:玉露,秋露。零,指雨露及淚水等降落掉下。
金風:秋風。五行中秋屬金,故乏秋風爲金風。
烏鵲: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瑤臺:美玉砌的樓臺。此泛指華麗的樓臺。
遲遲:眷戀的樣子。
音塵:音信,消息。
漏聲:銅壺滴漏之聲。
清光:清美的風彩。
凝戀:深切思念。
清樽:酒器。亦借指清酒。
素影:月影。
序
這首詞描寫中秋之夜的佳美月色,抒發了無盡的懷人情思。上片寫景。以辭賦式的散文化鋪敘手法描寫了一幅中秋月夜圖。詞人的懷人情意,在結語“欲下遲遲”裏透露出來,直貫下片。下片抒寫相思情懷。全詞層次清楚,鋪敘得當;氣脈連絡貫穿,前後縱收自如;意境清新,格調和婉;言辭清麗,情致綿綿。
賞析
此詞寫中秋月景而兼懷人。詞中以清婉和雅的語言,對中秋月景和懷人情思作了細膩傳神的描寫。
開頭兩句“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筆放開,爲下邊的鋪敘,開拓了廣闊的領域。晚雲收盡,淡淡的天空裏出現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這就預示着皎潔無倫的月亮將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從這裏生髮出來。接着“爛銀盤”句寫海底涌出了月輪,放出了無邊無際的光輝,使人們胸襟開朗,不覺得注視着天空裏的玉盤轉動。“瑩無塵、素娥澹佇;靜可數、丹桂參差。”寫嫦娥素裝佇立,丹桂參差可見,把神話變成了具體的美麗形象。“瑩無塵”、“靜可數”和上邊所說的“晚雲收”、“千里澄輝”的脈理暗通。到這裏,月光和月中景已經寫得很豐滿。中秋是露水初降,已涼天氣未寒時,是四季中最宜人的節候,美景良辰,使人留連。“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韋應物“流螢度高閣”的名句,寫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兩種景物,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動景,兩種動景顯得深夜更加靜謐。“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中的“欄干憑暖”表明,賞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後來是憑欄而立的,立的時間也很長,以致把闌干憑暖,從而委婉地表現出詞人不是單單地留戀月光,而是對月懷人。結語明說詞人的懷人情意,曰“欲下遲遲”。
過片“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這兩句,上承“欲下遲遲”,下啓對情思的描寫。過片接得自然妥貼,渾然無跡,深得宛轉情致。下邊主要從對方寫起。遙想對方此夜裏“最關情”的當是“漏聲正永”,“暗斷腸”的應爲“花影偷移”。隨着漏聲相接、花影移動,時間悄悄地消逝,而兩人的相會仍遙遙無期,故而有“暗斷腸”之語。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會減弱多少,只是明天夜裏是陰是晴,誰能預料得到呢?兩人之所以共同留戀今宵清景,是因爲今年一別之後,只能待明年再見了。這是接寫對方的此夜情,自己懷念對方的情思,不從自己方面寫出,而偏從對方那裏寫出,對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寫對方也是寫自己,心心相印,雖懸隔兩地而情思若一,越寫越深婉,越寫越顯出兩人音塵別後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欄干憑暖”的深刻含意,通過對對方此夜情的兩層描寫揭示出來。歇拍三句“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結得雍容和婉,有不盡之情,而無衰颯之感。這首詞的結句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來。但蘇詞勁健,本詞和婉,藝術風格不同。
這首長調詞操縱自如,氣脈貫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轉,十分出色。其佳處於起得好,過得巧,而結得奇。正如沈義父評說長調慢詞時,所說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間只鋪敘,過處要清新,最緊是末句,須是有一好出場方妙”(《樂府描述》),這首詞的末句堪稱“一好出場”,顯露了全詞的和婉之妙。

晁端禮
晁端禮,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於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爲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爲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禦推官,知洺州平恩縣(今河北邱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
► 1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