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有答

· 張詠
天教明道知經綸,只在尊君兼庇民。鶴板未徵身且賤,輕車素佩遊紅塵。 飄飄颻颻齊與魯,半醉半醒陳復楚,夜倚西風拔劍舞。 拔劍舞,擊劍歌,青雲路遙心奈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經綸:本指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爲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 鶴板:亦稱「鶴版」,徵聘賢士的詔書。
  • :同「徵」,徵召 。
  • ****颻(yáo):隨風搖動或飛揚。

翻譯

上天讓我明白道義知曉如何治理國家大事,一切都在於尊敬君主並且庇佑百姓。在沒有接到朝廷徵召的詔書之前,我的身份依然低微,我就駕着輕便的車子,佩戴樸素的配飾在世間遊玩。

我自由自在地在齊地與魯地之間飄蕩,有時半醉半醒地遊走在陳國和楚國故地,夜晚在西風的吹拂下拔出劍起舞。

拔出劍盡情舞動,擊打着劍大聲放歌,可惜通向高遠仕途的路如此遙遠,我的內心滿是無奈。

賞析

這首詩生動展現了詩人的心境與志向。開篇表明自己明白治國理政的道理在於尊君和庇民,體現出他心懷天下的政治抱負 。「鶴板未徵身且賤,輕車素佩遊紅塵」一句,描繪出詩人在尚未得到朝廷重用時,雖身份卑微卻能自在灑脫地遊歷的狀態。

中間幾句「飄飄颻颻齊與魯,半醉半醒陳復楚,夜倚西風拔劍舞」,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在不同地域的行蹤,借半醉半醒之感和拔劍起舞之態,營造出一種瀟灑又略帶孤寂的氛圍,顯示出他的不羈。

最後的「拔劍舞,擊劍歌,青雲路遙心奈何」直抒胸臆,拔劍舞動、擊劍高歌,表面的豪放之下,是對仕途遙遠、壯志難酬的無奈嘆息。整首詩在瀟灑奔放的言行描寫中,隱含着詩人複雜的情感和對實現政治理想的渴望。

張詠

宋濮州鄄城人,字復之,號乖崖。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歷太常博士、樞密直學士等職。出知益州,參與鎮壓李順起事,對蜀民實行懷柔政策,恩威並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興軍、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績。累進禮部尚書,上疏極論丁謂、王欽若大興土木,致國庫空虛,請斬之以謝天下。旋遭排擠出知陳州。卒諡忠定。平生以剛方自任,爲政尚嚴猛,好慷慨大言。與寇準最善,每面折其過,雖貴不改。有《乖崖集》。 ► 156篇诗文

張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