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元夕

· 張先
朱屋雕屏展,紅筵繡箔遮。 傍雲燈作鬥,近樹綵成花。 風月勝千夜,笙歌如一家。 人叢妨過馬,天色誤啼鴉。 銅漏春聲換,銀潢曉影斜。 樓前山未卸,火氣烘朝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夕:即元宵節晚上。
  • 朱屋:紅色的屋子。
  • 雕屏:雕刻精美的屏風。
  • 筵(yán):酒席。
  • 箔(bó):簾子。
  • 綵:同「彩」。
  • 銀潢(huáng):銀河。

翻譯

紅色的屋子雕飾的屏風展開,紅色的筵席繡花的簾子遮蔽。依傍着雲彩燈盞如同爭鬥,靠近樹木彩燈好似花朵。風光月色勝過千個夜晚,笙歌之聲彷彿一個人家。人羣擁擠妨礙馬通過,天色昏暗誤導了啼叫的烏鴉。銅漏中春天的聲音變換,銀河的影子在拂曉傾斜。樓前的山還沒有隱去,熱氣象是烘烤着朝霞。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吳興元宵節夜晚的熱鬧景象。詩中通過「朱屋雕屏」「紅筵繡箔」展現出華麗的場景佈置,「傍雲燈作鬥」「近樹綵成花」極富想象力地描寫出燈飾的絢爛多彩。「風月勝千夜」凸顯了這個夜晚的獨特美好,「笙歌如一家」則渲染出歡樂祥和的氛圍。「人叢妨過馬」寫出了人多擁擠,「天色誤啼鴉」以獨特視角展示了夜色之深。「銅漏春聲換,銀潢曉影斜」從時間角度體現夜深,「樓前山未卸,火氣烘朝霞」致使整首詩在熱烈的氛圍中收尾。全詩畫面感極強,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元宵節的繁華與熱鬧。

張先

張先

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 1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