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黃長孺松江圖古箋

· 陳著
吾行半東南,松江東南奇。 湖鋪天上水,山橫鏡中眉。 清風明月夜,細雨斜風時。 扁舟幾來去,長揖三高祠。 泯默一夢昔,欲語將同誰。 忽焉入老眼,百年片紙遺。 □□□□□,人境那可期。 人境那可期,畫中時見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扁(piān)舟:小船。
  • 長揖: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的相見禮儀。
  • 三高祠:爲紀念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唐陸龜蒙三位高士而建的祠堂。
  • 泯默:寂寞,靜默。

翻譯

我行走在東南部的一半地方,松江在東南是很奇特的。湖水像是鋪展着天上的水,山巒如同橫在鏡中的眉毛。在清風明月的夜晚,和細雨斜風的時候。小船多次來來去去,總是會拱手拜見三高祠。寂寞沉默好像一場往昔的夢,想說話又能跟誰講呢。忽然進入年老的眼中,是百年來遺留的一片紙。人所在的境地哪能期望,在這幅畫中卻時常能看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松江景色的奇特與美妙。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湖水似天上水鋪展,山如鏡中眉般橫臥,營造出一種空靈而美好的意境。清風明月、細雨斜風進一步烘托了氛圍的雅緻。作者多次經過三高祠,顯示出對古蹟的敬意與感懷。詩中還流露出一種對往昔的追念和對人境難以預料的感慨,而畫中所呈現的美好景色則成爲一種慰藉和寄託。整體語言簡潔而富有韻味,將松江的美和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陳著

陳著

宋慶元鄞縣人,字子微,號本堂。理宗寶祐四年進士。賈似道諷其及門,不應。後知嵊縣。嵊爲戚畹所居,有司不得行政十七年,著獨持風裁,威令肅然。遷官,嵊民祖帳塞路,達城固嶺上,因改名“陳公嶺”。宋亡,隱居四明山,自號“嵩溪遺耄”。有《本堂集》。 ► 1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