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師贈新筍
劉累死,龍不馴。世間士,不識真。有真物,實去人。或在山,亦隱鱗。
或多孫,出水濱。奮雷轟轟萬里春,厚土坼裂窮蟄振。
牙甲戢戢不可數,剗掘誰怕天公嗔。煮之桉酒美如玉,甘脆入齒饞流津。
荊吳易得樑宋少,二年不食思無因。豈意今朝忽有遺,不忍獨饗呼吾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劉累(léi):傳說中善於養龍、御龍的人,這裏借用來指善於處理龍相關事務之人,暗指真正懂珍貴之物的人。
- 隱鱗:蛟龍隱藏鱗甲,比喻潛藏待時,這裏指新筍像隱藏的蛟龍般不輕易被發現。
- 坼(chè)裂:裂開。
- 窮蟄:深居蟄居的動物,此處泛指冬眠的萬物。
- 牙甲戢戢(jí jí):形容筍芽衆多、密集的樣子。
- 剗(chǎn)掘:鏟掘。
- 嗔(chēn):生氣,責怪 。
- 桉酒:這裏「桉」通「案」,「桉酒」指配着酒。
- 遺(wèi):贈送 。
- 獨饗(xiǎng):獨自享用。
翻譯
善於養龍的劉累已死,蛟龍不再被人馴服。世間的凡俗之士,難以辨識真正寶貴的事物。真正珍貴的好東西啊,往往遠離世人。它或許隱匿在山間,如同蛟龍隱藏着鱗甲不顯露身姿。
有的筍生出衆多幼筍,長在水邊。春雷轟鳴,帶來萬里春光,厚重的土地都被震得裂開,那些蟄居的萬物都被喚醒。筍芽密密麻麻多得數不清,人們大膽地掘取,不怕天公動怒責怪。把筍煮了配着酒,美得如同美玉一樣,吃起來又甜又脆,牙齒咬上去就讓人饞得直流口水。
在荊吳之地很容易得到的筍,在梁宋地區卻十分稀少,已經兩年沒有吃到筍了,想再嚐到都沒有機會。誰能想到今天突然有人贈送,實在不忍心獨自享用,趕緊呼喊鄰居一起來品嚐 。
賞析
這首詩從以劉累、蛟龍的典故開篇,營造出一種珍貴之物難尋、無人識真的氛圍 。接着描述新筍生長的環境,「奮雷轟轟萬里春,厚土坼裂窮蟄振」,通過春雷動地、萬物復甦的宏大場景,襯托出新筍破土而出的蓬勃生機與來之不易。「牙甲戢戢不可數」生動地描繪了筍芽衆多的景象。詩中描寫筍煮後「美如玉,甘脆入齒饞流津」,細膩地傳遞出筍的美味,讓人垂涎欲滴。
後半部分,則由寫筍轉入對自身經歷的敘述,提到在不同地區筍的獲取情況,「荊吳易得梁宋少,二年不食思無因」,真切表達出詩人對筍的深切思念。而最後「豈意今朝忽有遺,不忍獨饗呼吾鄰」,詩人收到別人贈送的筍後,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呼喚鄰居共享,彰顯出詩人的慷慨大方與淳樸友善。整首詩語言樸實,卻飽含真摯的情感,由物及人,在寫筍的過程中,展現出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人與人之間情誼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