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雜感

樹頭巧婦棲,樹下秋蟲織。 壞衣遊子心,千里嘗相憶。 蕩子腳出門,便作浮萍根。 憂來憑五兆,拜樹賽黃豚。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巧婦:一種鳥,即鷦鷯(jiāo liáo )。
  • 秋蟲織:秋蟲一般指蟋蟀,古人認爲蟋蟀叫聲如同織布機聲,所以稱「織」 。
  • 壞衣:殘破的衣服,這裏暗示遊子在外漂泊的艱難。
  • 蕩子:指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的人 。
  • 五兆:古時一種占卜方法。
  • 拜樹:對着樹禮拜,可能是當地的一種民俗信仰活動。
  • ****賽黃豚(tún):用小黃豬祭祀。賽:祭祀酬神 。黃豚:小黃豬。

翻譯

樹梢上鷦鷯鳥輕盈地棲息,樹底下蟋蟀發出織布般的叫聲。那破舊的衣物觸動着遊子的思鄉之心,千里之外常常將家鄉深情回憶。漂泊在外的遊子一旦踏出家門,就如同浮萍般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憂愁襲來時就依靠占卜來尋求安慰,對着大樹虔誠禮拜,還用小黃豬去祭祀神靈,期盼能獲得庇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濃厚的羈旅愁思圖。開篇以「樹頭巧婦棲,樹下秋蟲織」描繪出一幅細膩的秋日景象,鳥棲蟲鳴,看似自然平常,卻爲後面抒發遊子情感營造了氣氛。「壞衣遊子心,千里嘗相憶」,通過遊子看到破舊衣衫而引出深深的思鄉之情,直白地表現出遊子身處異鄉的苦難與對家鄉久遠的思念。 「蕩子腳出門,便作浮萍根」 將遊子比作無根浮萍,形象生動地寫出漂泊之人的無奈與淒涼。最後「憂來憑五兆,拜樹賽黃豚」,刻畫出遊子在憂愁無法排解時藉助占卜、祭祀以求安心的舉動,更是將遊子內心的孤獨無助與對歸鄉平安的強烈渴望表露無遺。全詩語言質樸,以景襯情,情景融合,深刻地展現了江南遊子的複雜情感與坎坷境遇 。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