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禽言:指模仿鳥叫聲的歌謠,這裏以「禽言」爲題,以子規鳥的叫聲貫穿詩意。
- 子規:杜鵑鳥的別稱,傳說爲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啼,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 參雲:高入雲霄。參(cān)
- 安用:何必,哪裏用得着 。
翻譯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春山之中暮雲沉沉。千萬棵樹木高聳入雲,那蜀地的天空究竟在何處?人們說鳥兒長着翅膀就可以飛回故鄉,你又何必徒勞地向那高高枝頭啼叫不停 。
賞析
這首詩以子規鳥「不如歸去」的啼叫聲展開。前兩句描繪春山暮色的景象,營造出一種略帶黯淡、鬱沉的氛圍。中間兩句「萬木兮參雲,蜀天兮何處」,通過高大樹木與不知方位的蜀天,襯托出迷失之感與歸鄉之難尋。後兩句則以「人言有翼可歸飛,安用空啼向高樹」轉折,表面是在質問子規鳥,實則更深層次地傳達出人生在困境之中那種徒然掙扎的無奈。詩人藉助子規啼鳴「不如歸去」的意象,借物抒情,抒發內心中可能壓抑已久的歸鄉之情或對人生某種追求而不得的惆悵,含蓄而深沉,通過這種巧妙的構思,賦予了自然生物意象更多的人文情感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