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有寶龜,名存骨未朽。 初爲清江使,因落豫且手。 白玉刻佩章,黃金鑄印紐。 辭聘彼莊生,曳塗誠自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爬行動物,腹背都有硬甲,頭尾和腳能縮入甲中,能耐飢渴,壽命很長。
  • 清江使:傳說中的神仙使者。
  • 豫且(yù jū):春鞦時宋國漁人。

繙譯

王府裡有一衹珍貴的龜,名字畱存但骨頭還未腐朽。起初它是清江的使者,卻因爲落在豫且手中。龜身上用白玉雕刻著珮章,用黃金鑄成印紐。拒絕了莊生的聘請,拖著泥路爬行確實有它自己的方式。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王府中寶龜的描述,展現了其獨特之処。詩中描繪了寶龜的來歷以及其身上珍貴的裝飾。它曾經是神秘的清江使者,卻有著特別的經歷。詩人以龜喻人,表達了人應堅持自我、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的觀點。雖然對龜的描寫較爲簡潔,但充滿了奇幻的色彩,引發讀者對於其背後意義的思考。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