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 恨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癲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寫悽清。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注釋
夭桃:茂盛的桃樹。斫:砍。煞:同“殺”,減損。
椎:捶。
鄭板橋自稱“滎陽鄭”,以表對封建禮法的蔑視。“滎陽鄭”指鄭元和的故事。滎陽爲鄭氏郡望,相傳鄭元和即滎陽人,流落長安,唱蓮花落乞食於市,妓女李亞仙拯救他於困頓之中,後來鄭元和做了大官,李亞仙亦封國夫人。唐白行簡《李娃傳》即敘其事。鄭板橋對這個風流韻事,然而近於子虛烏有的元和十分敬佩,在作品中曾三次提到他。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舊謂骨相好壞,註定人一生的命運。席帽青衫:明清科舉時儒生或秀才的服裝。太瘦生:即太瘦。生,語助詞。
蓬門、破巷:貧者所居。
鉗:通“箝”,鉗制。
烏絲:全稱烏絲欄,一種專供書寫用,帶黑格的絹素或紙張。
序
這首《沁園春》寫得看似放蕩不羈,其實遵守格律甚嚴。起首三句爲連綿體,同字排比,既注重了詞的形式美,更增強了詞意表達力。上片第四句起和下片第三句起,句式平仄以及詞意結構相同,形式嚴謹,頗具美感,被很多人作爲填詞的範本。
賞析
上片“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是說花也不知道人之恨事,月也不能助人解除心中鬱悶,就連平時能消愁解恨的酒也不靈了。
接下來“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連夭桃這般豔麗的春花也要砍斷,鸚哥這樣可愛的靈鳥也要煮熟了下酒吃,硯書琴畫文章都要統統毀掉,一切虛名也都不要了。古人常以“焚琴煮鶴”來形容煞風景,這裏更是大大逾越,幾乎所有美好和值得懷念的東西,都成了發泄的對象,以解心中之痛。藝術張力之強達到極至。
“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唐代傳奇小說《李娃傳》寫滎陽鄭生本宦家子,與妓女李娃戀愛,金錢被老鴇設計掏空,靠幫人唱喪歌餬口。(原來這行業古已有之,現在公墓裏那些幫人唱喪歌的算不得開拓創新哦,呵呵~~)後又淪爲乞丐。李娃不忘舊情,予以搭救,助其中科舉,得顯宦。而鄭板橋在《道情十首》小序中也曾提到:“我先世元和公公(滎陽生)流落人間,教歌度曲。”此三句頗不將封建禮法放在眼裏,公然宣示:我滎陽鄭家原本就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不靠做官,只靠教歌度曲,乞食與人,也能自自在在地活下來。不羈之情,躍然句中。
下片“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舊時認爲人的骨相可以決定人的貴賤窮達,如方頭大耳爲福相,反之爲薄相。席帽是以藤席爲骨架的帽子。“青衫”爲當時低級官員或一般文人所穿之服裝。這裏的表露出:自己天生的單寒骨相沒法改變,頭戴席帽,身着青衫的瘦弱寒酸相爲人所笑。
“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長期居住於破巷之中,住處蓬門秋草,窗戶不嚴擋不住風雨,夜夜伴隨孤燈度過。在描述簡陋的居住環境的同時,也反映了詞人的心態,包含着恨世道不公的意味。
“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境況都已經這樣了,難道老天爺還要封住詞人之口,連嘆氣都不允許嗎?
“癲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寫悽清。”烏絲:即烏絲欄,一種有格線的絹素或紙箋。詞人性格直率,癲狂得很,心有不平,豈能不鳴?於是取出烏絲欄百幅,細細寫出心中悽清之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斫(zhuó):砍。
- 煞(shà):同“殺”,減損。
- 椎(chuí):捶擊。
- 滎(xíng)陽鄭:鄭板橋是江囌興化人,興化古屬滎陽。這裡以地望稱之。
- 箝(qián):同“鉗”,夾住,限制。
繙譯
花也不知人情,月也讓人感到無聊,酒也不能消愁解恨。把那豔麗的桃樹砍斷,減損那迷人的風景;將鸚鵡煮了,來做我的下酒菜肴。焚燒硯台燒燬書籍,捶燬琴砸碎畫,燬掉所有文章抹滅所有名聲。我鄭板橋,有羨慕歌者的家世,有行乞人般的風情。 天生的貧寒骨相難以改變,可笑那戴著蓆帽穿著青衫顯得那麽瘦弱。看那柴門鞦草,年年長在破舊的巷子,透過稀疏的窗戶和細雨,夜夜伴著孤燈。難道是老天爺,還要夾住我怨恨的口,不許我長長地歎息一兩聲嗎?真是癲狂得很啊,拿來許多的烏絲紙,細細地書寫內心的淒清。
賞析
這首詞以“恨”爲題,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慨。上闋通過一系列驚世駭俗的行爲,如斫桃、煮鸚哥、焚硯燒書等,表現出作者對世俗的決絕反抗和對名利的唾棄。下闋則著重描寫自己的貧寒処境和孤獨心境,強調了與現實的格格不入。整首詞情感激憤,語言直白而犀利,如“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等句,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的個性。同時,通過對環境和心境的細致描寫,如“蓬門鞦草”“疏窗細雨”等,營造出一種淒涼、孤寂的氛圍,深刻地表達了內心的悲憤與無奈。詞中用詞大膽豪放,極具個性色彩。

鄭燮
淸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字克柔,號理菴,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應科舉爲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進士。授范縣知縣,爲人疏放不羈,日事詩酒。及調濰縣,有政聲。「以歲飢爲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歎絶。工詩詞,不屑作熟語,詞遠祖辛,近師陳,痛快淋灕,獨樹一幟。善書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寫竹最多,蘭石次之,間有松菊。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絶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絶」。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