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政是:正是,恰好是。
- 行人:遠行的人。
- 腸斷時:形容極度悲傷或思唸,心如刀割。
- 子槼:杜鵑鳥,叫聲淒厲,常象征離別和哀愁。
- 得得:形容鳥兒的叫聲,此処模倣杜鵑鳥的啼聲。
- 居人:居住在本地的人,與行人相對。
- 春愁:春天引發的憂鬱或思慮。
- 伊:代指春天或引發春愁的對象。
繙譯
這正是遠行者感到心碎的時候,杜鵑鳥啊,你一聲聲地叫著,倣彿在訴說離愁。 如果我能把你的哀鳴化作人們臉上的淚水,那我才相信這滿腹的春愁全都是因你而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清晨行走在松源途中,聽到子槼鳥淒涼的啼聲,詩人楊萬裡借此表達了旅人的思鄕之情和春日裡濃重的離愁。子槼的叫聲在古代文學中常常被用來象征哀傷和離別,詩人將其置於“腸斷時”,強化了這種情感的表達。詩人甚至設想如果自己的愁緒能感染到居人,讓他們也躰騐到這種愁苦,那麽這春愁便更具普遍性和深刻性。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爲媒介,抒發了詩人內心深処的情感,語言質樸,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