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餘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

石城諸峯入天半,曾隨騎吹經行遍。 梅花換歲初不驚,驚報行春再出城。 官甑晨炊雲子玉,兵廚夜壓秦淮綠。 尚書親餉老農夫,塞道夫須兼獨速。 勸農文字不怪奇,知道尚書愁我飢。 有如山農出南溪,老稚隨觀韓退之。 叟攜羣稚稚扶叟,一生祗識茅柴酒。 尚書賜酒誰得嘗,瓦盆滿引無升斗。 今年好風來自東,五風十雨堯日同。 尚書歸去作相公,當寄豐年書一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騎吹(qí chuī):古代軍中的一種儀仗,指騎兵和吹奏樂器的隊伍。這裏代指出行時的儀仗盛況。
  • 行春:指官吏出行勸課農桑,視察春耕生產等事宜。
  • 官甑(zèng):官府的蒸飯器具。
  • 雲子玉:這裏形容蒸出的米飯潔白如玉。雲子,一種潔白的米粒。
  • 兵廚:軍隊中的廚房。
  • 秦淮綠:指美酒。因秦淮一帶多美酒,故以「秦淮綠」指代。
  • 親餉(xiǎng):親自去犒勞(送食物慰問)。
  • 塞道:堵塞道路,形容人多。
  • 夫須:一種草名,也叫薦草 。在這裏「夫須」作爲一種形象的說法,描繪百姓們出門的情景。
  • 獨速:即「篤速 」,形容行走急速的樣子。這裏形容百姓們匆忙趕來的樣子。
  • 茅柴酒:一種質量比較差的酒。鄉下人常用此酒。

翻譯

石城的座座山峯高聳入雲,幾乎要碰到天空的一半了。以前我曾跟隨出行的儀仗隊,將這裏全都遊歷一遍 。梅花隨着歲月更迭,開始並沒有引起我的驚訝,可如今聽說再次出城去視察春耕,我卻着實驚喜。

官府的爐竈一大早就蒸出了潔白如玉的米飯,軍隊的廚房夜裏也釀出了秦淮一帶的美酒。尚書大人親自去犒勞那些老農夫們,道路都被趕來的百姓堵塞了,大家匆忙地趕來。

勸農的文章並不怪異新奇,我知道這是尚書大人擔心我忍飢挨餓呀。 就好像山裏的農民從南溪出來看韓退之一樣,老老少少都跟隨着去觀看。

老叟領着一羣孩子,孩子們攙扶着老叟,他們一輩子只知道那種質量一般的茅柴酒。尚書大人賜下的酒又有誰有機會品嚐呢?那賞賜的酒用大瓦盆滿滿地裝着,都不用升斗來量了。

今年宜人的春風從東面吹來,風調雨順得如同堯帝時期的好年景。尚書大人以後要是回去成爲了宰相,可一定要寄來一封寫着豐年消息的書信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尚書餘處恭前往清涼寺勸農的場景。開篇以石城山峯起筆,勾勒出壯闊的自然背景,回憶往昔遊歷,爲後文勸農之行鋪墊氛圍。接着用「雲子玉」「秦淮綠」描寫飲食,顯現出當時活動的豐富。

「尚書親餉老農夫」一句突出尚書對農事的重視與親民形象,百姓們「塞道夫須兼獨速」的熱烈反應,體現出對尚書的愛戴。勸農文字平實、賜酒等情節展現尚書的關懷。詩中通過描寫農民扶老攜幼的場景以及他們對生活的質樸認知,表現了普通民衆的形象。

最後,詩人由眼前的勸農景象,聯想到美好的年景,並期盼尚書未來若位至相位,能帶來豐年的消息,表達了對農事順利、百姓豐收以及對尚書仕途順遂的多重祝願,兼具生活氣息與美好願景,情感真摯自然,語言質樸又不乏生動,是一首反映當時社會農事及官員與民衆關係的精彩詩作 。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