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遊(丙戌)
破曉霜氣淸,明湖斂寒碧。
三日不能來,來覺情瑟瑟。
疏梅最淡冶,今朝似愁絕。
尋常菭蘚痕,步步生悱惻。
寸寸蚴蟉枝,幾枝捫手厯。
重重燕支蕾,幾朶挂釵及。
花外一池冰,曾照低鬟立。
仿彿衣裳香,猶自林端岀。
前度未吹簫,今朝好吹笛。
思之不能言,捫心但先熱。
我聞色界天,意癡離言說。
擕手或相笑,此樂最爲極。
天法吾㔾受,神親形可隔。
持以語梅花,花頷畧如石。
歸途又城闉,朱門敂還入。
袖岀三四華,敬報春消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破曉:天剛亮的時候。
- 斂:收起,聚集。
- 瑟瑟:形容輕微的顫抖或感傷。
- 淡冶:淡雅明麗。
- 悱惻:內心悲苦悽切。
- ****蚴蟉(yòu liú):形容枝條盤曲的樣子 。
- 捫手歷:用手撫摸經歷。
- 燕支:即胭脂,這裏形容梅花如胭脂般的顏色。
- 低鬟:低垂的髮髻,代指女子。
- 色界天:佛教所說的諸天之一,此界遠離食、色之慾,但還未脫離物質之身。
- 㔾(kǎn)受:姑且接受。
- ****城闉(yīn):城門外的曲城。
翻譯
天剛破曉霜氣清新,明亮的湖水收起了寒冷的碧綠。三天沒能前來,再來時心中滿是感傷。 稀疏的梅花最爲淡雅明麗,今天卻似滿懷愁緒到了極點。平常的苔蘚痕跡,走在上面步步都心生悲切。 一寸寸盤曲的梅枝,有幾枝我用手輕輕撫摸。重重如胭脂般的花蕾,有幾朵幾乎能碰到頭上的釵飾。 花外那一池冰面,曾經映照過女子低垂髮髻亭亭玉立的身影。彷彿她衣裳的香氣,還從樹林的盡頭飄出。 前次來沒有吹簫,今天正好吹笛。心中思緒難以言說,撫摸胸口只覺先熱起來。 我聽說色界天中,情意癡迷難以用言語表達。攜手相伴或者相視歡笑,這樣的快樂已到極致。 天意之法我姑且接受,即便神與神親近,身形也或許會分隔。把這些話講給梅花聽,梅花微微點頭好似石頭一樣沉靜。 回去的路上又經過城門外的曲城,叩開朱門再次進入。我從袖中拿出三四朵梅花,恭敬地向人們報來春天的消息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故地重遊的心境。開篇以景入情,清冷的霜氣、明湖寒碧營造出一種幽清傷感的氛圍。詩人對梅花細緻的描寫,淡冶似愁、盤曲的枝條、胭脂般的花蕾,賦予梅花人格化的情感,彷彿能與詩人心靈相通。通過回憶花外冰面曾映照女子身影,引發了詩人複雜的思緒,笛音中的情思難以言表。詩中借佛教「色界天」表達對極致美好情感的嚮往,而後又迴歸現實,接受天意安排,最後以袖中梅花報春消息收尾,蘊含着生機與希望。全詩情景交融,將詩人內心細膩複雜的情感,對往昔的回憶、對未來的憧憬與自然之景完美融合,意境幽微深邃,詞采優美。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
龔自珍的其他作品
- 《 餺飥謠(壬午) 》 —— [ 清 ] 龔自珍
- 《 小遊仙詞十五首 其八 (辛巳) 》 —— [ 清 ] 龔自珍
- 《 嗚嗚硻硻 》 —— [ 清 ] 龔自珍
- 《 菩薩蠻 · 效蕃錦集 》 —— [ 清 ] 龔自珍
- 《 小遊仙詞十五首 其十四 (辛巳) 》 —— [ 清 ] 龔自珍
- 《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最後過澄懷園和內直友人春晚退直詩 》 —— [ 清 ] 龔自珍
- 《 己亥雜詩 其一百六十三 》 —— [ 清 ] 龔自珍
- 《 吳市得題名錄一册,乃明崇禎戊辰科物也,題其尾一律(庚辰) 》 —— [ 清 ] 龔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