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楚黃署中聞警

僕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氣。 恰又是、將歸送別,登山臨水。 一派角聲烟靄外,數行雁字波光裏。 試憑高、覓取舊妝樓,誰同倚。 鄉夢遠,書迢遞。 人半載,辭家矣。 嘆吳頭楚尾,倏然孤寄。 江上空憐商女曲,閨中漫灑神州淚。 算縞綦,何必讓男兒,天應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僕本恨人(pú),謙稱自己。「恨人」,失意抱恨的人。這裏作者藉此表達自己內心本就充滿愁緒。
  • 悲哉秋氣:出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用以形容秋天肅殺悲涼的氣息。
  • 將歸送別:準備回家(或離開此地)且送別友人。
  • 登山臨水:指登山臨水送別,古人常藉此表示送別情境。
  • 角聲(jiǎo),軍中號角之聲,號角聲常給人一種淒涼、緊張之感。
  • 煙靄:雲霧,霧氣。
  • 雁字:大雁飛行時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狀,故稱「雁字」。
  • 舊妝樓:曾經居住過的妝樓。
  • 迢遞:形容路途遙遠。這裏指家書難以送達,路途遙遠。
  • 吳頭楚尾:江西的代稱,表示此地處在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像首尾相銜接。
  • 倏然(shū),忽然。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突然。
  • 孤寄:孤單地寄居在外。
  • 商女曲:指《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後人以此象徵亡國之音。
  • 縞綦(gǎo)、(qí),白色與青黑色的帛布,這裏代指女子。

翻譯

我本就是個心中滿含愁恨之人,又怎能承受這悲涼肅殺的秋天氣息呢!正好此時,一邊準備着歸鄉之事,一邊送別友人,一起登上高處,面對流水。 遠處煙霧之外傳來陣陣淒厲的號角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幾行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或「一」字飛過。我試着登上高處,尋找曾經居住過的妝樓,可此時還有誰能和我一同憑倚在樓頭呢?

我對故鄉的夢已經飄得很遙遠了,而家信也因路途迢迢難以收到。我已經離開家鄉半年之久啦。可嘆我流落在這吳頭楚尾之地,孤單地寄居於他鄉。在江面上徒然憐惜那些唱着亡國之音的歌女,在閨房中白白地爲國家的命運灑淚。想想看,女子的愛國情懷和志向,難道就一定比男兒遜色嗎?大概是上天都嫉妒(女子的這份才情和胸懷)吧 。

賞析

顧貞立的這首《滿江紅 楚黃署中聞警》是一首情感深沉且意境開闊之作。詞開篇便以「僕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氣」奠定了悲傷的基調 ,通過「悲哉秋氣」這一傳統意象,直白地展現出作者內心深深的愁緒。接着「將歸送別,登山臨水」點明當時情境,增添了離愁別緒。

上闋描寫秋日的景象,「角聲煙靄外」「雁字波光裏」營造出一種蕭索、悲涼而又壯闊的氛圍,視聽結合的手法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那份沉重與孤寂。「試憑高、覓取舊妝樓,誰同倚」,由景入情,登高遠望尋覓舊處,卻無人相伴,更顯寂寥。

下闋作者直抒胸臆,將個人境遇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鄉夢遠,書迢遞。人半載,辭家矣」訴說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離家的漂泊之苦。 「嘆吳頭楚尾,倏然孤寄」進一步強調寄居他鄉的孤單。而「江上空憐商女曲,閨中漫灑神州淚」則將情感昇華,從個人的悲歡轉爲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借「商女曲」的典故,表達出對國家局勢的痛心。最後「算縞綦,何必讓男兒,天應忌」 以豪邁之語展現出女詞人的不凡志向,巾幗不讓鬚眉,有力地收束全詞,既抒發了家國情懷,又展現了女性的自尊與自強。整首詞既有細膩的情感表達,又有宏大的家國意識,語言優美且情感真摯,堪稱佳作。

顧貞立

清江蘇無錫人,原名文婉,字碧汾,自號避秦人。顧貞觀姊。詩詞極多。有《棲香閣詞》。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