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攝山棲霞寺詩并序
淨心抱冰雪,暮齒逼桑榆。
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歲華皆採穫,冬晚共嚴枯。
濯流濟八水,開襟入四衢。
玆山靈妙合,當與天地俱。
石瀨乍深淺,崖煙遞有無。
缺碑横古隧,盤木卧荒塗。
行行備履歷,步步轔威紆。
高僧迹共遠,勝地心相符。
樵隱各有得,丹青獨不渝。
遺風佇芳桂,比德喻生芻。
寄言長往客,悽然傷鄙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淨心:指內心清淨無雜念。
- 暮齒:指晚年。
- 桑榆:日落處,比喻人的晚年。(榆:yú)
- 太息:嘆氣。
- 波川:河流,江水。
- 採穫:收穫。(穫:huò)
- 嚴枯:凋零枯萎。
- 濯流:洗滌水流,意爲淨化心靈。
- 八水:泛指河流。
- 四衢:指四通八達的道路。
- 石瀨: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瀨:lài)
- 威紆:曲折的樣子。
翻譯
我懷着一顆純淨如冰雪的心,然而晚年已逼近。不禁嘆息江水奔流迅疾,可悲的是人世充滿束縛。一年的時光都有所收穫,冬季夜晚萬物共同凋零枯萎。在水流中洗滌心靈以接濟衆多河流,敞開胸懷踏上四通八達的道路。這座山充滿靈秀奇妙,應當與天地共存。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時深時淺,懸崖上的煙霧時有時無。殘缺的石碑橫在古老的墓道旁,彎曲的樹木倒臥在荒蕪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前行,詳細地經歷,每一步都走在曲折的道路上。高僧的事蹟流傳久遠,這勝地與我的心境相符。砍柴的隱士各自有所得,只有美好的品德始終不變。留下的風範如同芳香的桂樹,用美德來比喻初生的青草。寄話給那些想要長久離開塵世的人,我這個凡夫俗子爲此感到悲傷淒涼。
賞析
這首詩以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對自然、禪意的追求。詩的開頭,詩人感嘆自己已至暮年,流露出對時光匆匆的無奈。接着,通過描繪歲華的採穫和冬晚的嚴枯,展現了自然的變化和生命的輪迴。然後,詩人描述了棲霞寺周圍的山水景色,如石瀨的深淺、崖煙的有無,以及古隧中的缺碑和荒塗中的盤木,營造出一種清幽、神祕的氛圍。在詩中,詩人表達了對高僧的敬仰和對勝地的喜愛,認爲這裏的靈妙與天地同在,能夠讓人淨化心靈,找到內心的寧靜。同時,詩人也提到了樵隱的自得和丹青的不渝,強調了在塵世中保持純真和追求美好的重要性。最後,詩人以寄言長往客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超脫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流露出一種孤獨和傷感的情緒。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富有哲理,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