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其二秋日牡丹

花王有意,念三秋寂寞,淒涼天氣。木落煙深山霧冷,不比尋常風味。勒駕閒來,柳蒲憔悴,無限驚心事。仙容香豔,儼然春盛標緻。 雅態出格天姿,風流醞藉,羞殺巖前桂。寄語芙蓉臨水際,莫騁芳顏妖麗。一朵憑欄,千花退避,惱得騷人醉。等閒風雨,更休僝僽容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花王:牡丹的別稱,因其在花卉中地位尊貴,被譽爲「花中之王」。
  • 三秋: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也可泛指秋天。
  • 勒駕:停車、駐馬。勒,有繮繩,這裏作動詞用,意爲勒住繮繩。
  • 柳蒲:柳樹和蒲草,秋天柳樹和蒲草都會枯萎凋零。
  • 醞藉(yùn jiè):也寫作「蘊藉」,寬和有涵容,這裏形容牡丹有韻味。
  • 僝僽(chán zhòu):煩惱、折磨。

翻譯

牡丹好像懷有心意,想到秋季漫長而寂寞,天氣還這般淒涼。樹木落葉,煙霧瀰漫,深山的霧氣寒冷,這和平時的氛圍大不相同。停下馬車得閒時,看到柳樹和蒲草都已憔悴不堪,心中涌起無限令人驚心的愁緒。而秋日裏的牡丹花卻依舊有着仙女般的容貌,香氣豔麗,宛如春天裏最爲繁盛時的模樣,那樣姿態不凡。 它優雅的姿態、超凡的天然風姿,滿溢風流韻味,讓那巖前的桂花都羞愧不已。想對臨水而生的芙蓉說一聲,可別再肆意展現那豔麗的容貌了。這一朵秋日牡丹獨倚欄杆,千朵百花都退避三分,惹得那些文人墨客沉醉不已。不要讓這花兒輕易地遭受尋常風雨的折磨呀。

賞析

這首詞描繪秋日牡丹,獨具匠心。上闋以秋天的寂寞淒涼之景開篇,像是木落霧冷,柳蒲憔悴,營造出壓抑的氛圍,這與春日盛景形成鮮明對比,襯托出秋日牡丹的獨特。將牡丹擬人化,「花王有意」賦予其情感,暗示其在清冷秋日的不尋常。「仙容香豔」彰顯出秋日牡丹依然兼具高貴豔麗的品格。 下闋着重刻畫牡丹風姿,以巖前桂、臨水芙蓉作比,突出牡丹的雅緻風姿與韻味,使其「風流醞藉」更爲凸顯 。「一朵憑欄,千花退避」用誇張手法,極言牡丹在秋日裏的出衆,展現它無與倫比的魅力。「惱得騷人醉」則側面體現其魅力足以讓文人墨客爲之傾倒。最後「等閒風雨,更休僝僽容易」,流露出詞人對牡丹的憐惜,害怕它遭受風雨的摧殘,詞情至此更爲動人,表達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珍視與呵護。整首詞情景交融,借物言情,將秋日牡丹的獨特與詞人豐富情感完美融合。

趙長卿

宋宗室,居南豐,號仙源居士。寧宗嘉定末前後尚在世。嘗買一妾,教之習蘇軾文詞,爲女母索歸,嫁之於農夫,每寄詞以問訊,長卿則爲酬答。文詞通俗,多情愛之作。有《惜香樂府》。 ► 335篇诗文